以下是针对幼儿园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的教案设计,结合了“安全教育500条”中的核心内容,旨在通过互动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意识并掌握安全行为规范:

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到在教室乱跑可能导致的危险(如摔倒、碰撞、受伤等)。
2. 行为目标:学会在教室和走廊中安静行走,避免追逐打闹。
3. 技能目标:掌握简单的自护方法,如受伤后及时告知老师、处理轻微擦伤等。
对应安全教育500条:

第12条“不要在校园内乱跑乱跳,要按照规定行走”。
第15条“不要在楼梯上奔跑跳跃”。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乱跑的危险性,学会安全行走。
难点:将安全行为内化为日常习惯,主动提醒他人遵守规则。
三、活动准备
1. 教具:
情景模拟道具:大象头饰(模拟受伤场景)、创可贴、安全标志图片。
安全教育PPT(展示教室危险场景和正确行为示范)。
2. 知识准备:幼儿已了解基础安全规则(如上下楼梯靠右行)。
四、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角色扮演:教师戴上大象头饰,模拟因乱跑撞到桌子的情景:“哎呦,我的膝盖好疼啊!刚才在教室跑太快撞到桌子了……”。
提问互动:
“大象为什么受伤了?”
“教室里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引导幼儿说出乱跑、推挤等)。
2. 讨论危害与正确行为(10分钟)
图片展示:PPT呈现教室乱跑导致摔倒、撞到桌椅、打翻物品等画面。
分组讨论:
“乱跑会带来哪些危险?”(结合安全教育500条第76、77条:不在走廊踢球、不推挤)。
“怎样走路才安全?”(慢慢走、看路面、不推人)。
3. 学习自护方法(8分钟)
场景模拟:
教师示范轻微擦伤处理步骤(用清水冲洗、贴创可贴)。
提问:“如果看到小朋友摔倒流血怎么办?”(告知老师、不随意触碰伤口)。
安全口诀:
> “教室里,慢慢走,不追不跑不推手;若受伤,别慌张,告诉老师来帮忙。”
4. 游戏巩固(10分钟)
游戏1:“小猫轻轻走”
幼儿戴上小猫头饰,模仿小猫安静走路,教师提示“眼睛看路、小步慢行”。
游戏2:“安全小卫士”
设置教室模拟场景(摆放桌椅、玩具区),幼儿分组演示正确行走方式,其他幼儿观察并指出错误行为。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总结:回顾安全行走的要点,强调“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延伸任务:
家庭互动:请家长拍摄幼儿在家中安全行走的照片,分享到班级群。
日常监督:设置“安全小卫士”值日生,提醒同伴遵守规则。
五、活动评价与反思
评价方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课堂发言积极性及课后行为改善情况。
反思重点:
是否通过情景化教学让幼儿感同身受?
自护技能的教学是否具体可操作?
安全教育500条相关扩展(摘选与教室安全相关的条目):
1. 活动安全:组织活动前检查场地,避免交叉碰撞(第21条)。
2. 物品安全:不玩尖锐玩具,不将小物件放入口鼻(第84、86条)。
3. 应急处理:受伤后及时报告老师,不隐瞒伤情(第82条)。
4. 日常监督:教师需全程关注幼儿活动,避免走失或意外(第74条)。
通过以上教案,幼儿不仅能在互动中理解安全规则,还能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建议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如排队、如厕时)强化安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