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篇优质教案整合优化,适合初中语文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 文言词汇积累与文意疏通。
2. 写景手法的赏析(如“移步换景”“以鱼写水”等)。
1. 理解作者由“乐”转“凄”的情感变化,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内涵。
2. 探究小石潭的“幽邃”与柳宗元“孤寂”心境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探文本,疏通文意
1. 导入新课:
2. 初读感知:
3. 整体梳理:
【第二课时】精读赏析,品景悟情
1. 赏析景物描写:
学生根据文本绘制小石潭图景,标注关键景物(石、水、鱼、竹树等),分析特点(如“水尤清冽”“青树翠蔓”)。
2. 情感体悟:
1. 作者为何初到小石潭时“心乐之”?结合景物描写分析(如“如鸣佩环”的听觉美)。
2. 为何结尾“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联系“四面竹树环合”的环境与贬谪背景,理解孤寂心境。
3. 难点突破:
(提示:乐景反衬哀情,短暂欢愉后更显现实悲凉)。
四、作业设计
1. 基础巩固:背诵全文,整理文言词汇卡片。
2. 能力提升:仿写游记片段,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校园一角。
3. 拓展探究:结合柳宗元其他作品(如《钴鉧潭西小丘记》),撰写短文《柳宗元的山水与人生》。
五、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 柳宗元
景:石奇、水清、鱼乐、溪曲、竹幽
↓ 手法:移步换景 / 定点特写 / 侧面烘托
情:乐(暂寄山水) → 凄(孤寂悲凉)
↓ 根源:贬谪之痛,无人问津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