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针对幼儿园大班设计的《吃健康的食物》食品安全教案,结合多篇优质教学资源整合而成,旨在通过互动与实践帮助幼儿建立健康饮食意识:
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认识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安全标志及食品分类(如健康食品、垃圾食品、过期食品、“三无”食品)。
了解不同类别食物的营养价值(如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肉类提供蛋白质)。
2. 能力目标:
学会通过观察颜色、气味、包装标识辨别变质或不合格食品。
能参与食品分类游戏,设计简单的健康食谱。
3. 情感目标:
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养成不挑食、不吃路边摊零食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
课件:包含健康食品与垃圾食品对比图、食品安全动画视频。
实物或模型:新鲜水果、蔬菜、过期面包、包装完好的牛奶与“三无”零食。
游戏道具:超市货架场景、分类篮(标注“健康”“不安全”)。
2. 经验准备:
提前请家长与幼儿讨论日常饮食中的健康选择,收集食品包装袋。
三、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食品王国大冒险
角色扮演:教师化身“营养师”,通过喜羊羊/懒羊羊的求助视频引出主题:“为什么懒羊羊肚子疼?”引导幼儿猜测原因(如吃了过期食品、路边摊零食)。
讨论互动:提问“你喜欢的食物有哪些?哪些可能不健康?”
2. 探索发现:认识食品安全标识
PPT演示:
展示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QS标志,解释其意义。
对比“三无”食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与正规包装食品。
实物观察:分组观察过期面包(霉点)、新鲜苹果与腐烂苹果,用感官辨别变质特征(颜色、气味)。
3. 游戏实践:健康采购员
超市分类赛:
设置货架摆放混合食品(健康蔬菜、油炸薯片、过期饼干等),幼儿分组竞赛,将食品分类到“健康”或“不安全”篮中。
教师扮演“质检员”,验证分类结果并讲解错误案例(如膨化食品含添加剂)。
食谱设计:
提供食物图片(谷物、肉类、蔬菜等),幼儿小组合作设计“一日健康食谱”,分享搭配理由(如“米饭提供能量,蔬菜帮助消化”)。
4. 延伸活动:食品安全小卫士
家庭任务:与家长检查家中食品,记录发现的健康与不安全食品,次日分享。
情景剧表演:分角色演绎“拒绝路边摊”“正确处理过期食品”等场景,强化行为习惯。
四、活动评价
幼儿自评:通过贴纸投票“今天我学会了什么?”(如“认识保质期”“不吃过期食物”)。
教师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分类准确度及讨论中的参与积极性。
五、家园共育建议
1. 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家庭健康食谱”,避免高糖、高盐食品。
2. 参与幼儿园“食品安全周”活动,如参观食品检测实验室或超市溯源实践。
教案设计亮点:
多感官体验:通过看、闻、摸多维度辨别食品质量,符合幼儿认知特点。
游戏化学习:模拟超市、角色扮演增强趣味性,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行动。
社会性延伸:结合家庭与社区资源,深化食品安全教育的持续性。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