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核心内容
1.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问题
思想观念转变滞后:部分干部职工受市场经济影响,存在“重业务轻政治”“重物质轻精神”倾向,价值取向趋于现实化,对思想政治工作认同度降低。
队伍稳定性不足:司法、检察等系统存在人才流失现象,部分人员因待遇、职级晋升受限而缺乏职业归属感。
教育方法单一:理论学习多停留于“读文件、念报纸”,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参与热情。
政工力量薄弱:基层单位政工干部多为兼职,精力分散,缺乏专业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化。
2. 问题成因分析
体制机制制约:部分单位“双重领导”体制导致人权、财权分离,影响队伍活力;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职级待遇与工作贡献不匹配。
社会环境冲击:贫富分化、消费观念差异等社会现象加剧心理失衡,削弱集体主义价值观。
资源投入不足: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专项经费支持,数字化资源开发滞后,思政教育与业务实践融合度低。
3. 改进建议
创新教育方式:
实践导向:结合“七一”“十一”等节点开展红色教育、岗位竞赛,增强体验感。
数字化赋能:建设“易班网”等线上平台,开发思政微课、案例库,推动“网络思政”与“课程思政”融合。
强化制度保障:
完善考核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纳入干部晋升、部门评优指标,落实谈心谈话、动态调研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设立专项经费,加强政工干部培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
关注个体需求: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职级晋升、子女教育帮扶等举措增强归属感。
心理疏导结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压力释放渠道。
二、政治思想建设总结要点
1. 理论学习与思想引领

强化理论武装: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深化理论认知,全年组织集中学习12次以上。
树立典型示范: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如“全国思政优秀企业”案例),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2. 组织建设与责任落实
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决策实行“个别酝酿、集体讨论”,确保科学性与透明度。
压实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牵头抓总,建立意识形态责任制,定期排查风险隐患。
3. 作风建设与能力提升
深化基层调研:领导班子每月开展走访,记录民情日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强化纪律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制度,开展警示教育,整治“不作为、慢作为”现象。
4. 创新载体与实践成效
课程思政实践:高校推进“三位一体”思政体系,如北京理工大学《工程》课通过辩论赛强化职业道德。
文化阵地建设:打造党建文化长廊、红色教育基地,增强文化浸润效果。
三、未来工作方向
1. 加强动态调研:定期开展职工思想动态摸排,建立问题台账,分类施策。
2. 推进数字化转型:开发思政教育APP,利用大数据分析个性化需求,提升精准性。

3. 深化协同机制:构建“党委—部门—群团”联动体系,形成全员参与的大思政格局。
引用来源说明:以上内容综合了司法系统调研、检察机关问题分析、高校思政创新实践、领导班子建设总结等关键材料,结合实际案例与政策要求形成系统性总结。具体案例可参考网页原文获取完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