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1. 指导思想
以“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为核心,通过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积极性,促进教育质量提升。考核需遵循公平、公开原则,结合定量与定性指标,覆盖师德、教学、教研、出勤等多维度。
2. 考核内容与权重
师德师风(10-20%)
标准:严禁体罚、有偿补课、违规收礼等行为。
扣分项:如违反师德规范,视情节扣分或一票否决。
考勤管理(10-20%)
病假/事假扣分规则:病假每日扣0.1-0.3分,事假每日扣0.4-0.5分,旷工每日扣2-5分。
工作量(30-40%)
根据学科、课时数、班级人数等折算工作量系数。例如,主科(语文、数学)课时权重为1.2,副科为1.0。
教学常规(20-30%)
备课:教案完整性、创新性评分,不合格者扣分。
课堂教学:迟到、早退、擅自调课等行为扣分。
作业批改:批改次数、质量及反馈情况纳入考核。
教学业绩(10-20%)
学生成绩排名、竞赛获奖、教研成果(论文、课题)等作为加分项。
3. 特殊岗位考核
班主任工作:单独设立津贴,考核班级管理、家校沟通、学生活动组织等,优秀班主任可获额外奖励。
行政人员:根据岗位职责(如教务管理、后勤服务)制定专项考核标准,与教师岗位区分。
4. 绩效工资分配
计算公式:
`个人绩效工资 = (全校绩效总额 ÷ 总考核得分) × 个人得分`。
班主任津贴:从绩效总额中单列,按考核结果分配。
二、教师绩效考核总结要点
1. 个人总结框架
教学成果:学生成绩提升、竞赛指导成果(如省级奖项)、教学创新案例。
师德表现:参与公益活动、家校沟通记录、无违规行为证明。
教研贡献:发表论文、参与课题研究、校内公开课次数。
改进方向:针对考核中暴露的不足(如课堂管理、科研能力)制定提升计划。
2. 学校总结重点

考核成效:教师积极性提升比例、教学成绩区域排名变化、家长满意度调查结果。
问题分析:
标准不统一:偏远地区与城市学校考核差异导致的公平性问题。
压力过大:部分教师因绩效与成绩强挂钩产生职业倦怠。
优化建议:
引入多元评价:增加学生评价、同行互评权重,弱化单一成绩导向。
分层考核:根据教师教龄、学科特点调整考核指标。
三、典型案例参考
柏垫初级中学:
采用积分制,师德占20%,岗位履职占80%,突出教学常规与安全管理。
荆州中学:
班主任考核结合班级人数(每生0.1分)及文明班级加分,强化班级管理激励。
上海地区:
绩效与课堂教学创新挂钩,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及跨学科项目。
四、实施工具与模板

考核表模板:涵盖出勤记录、教案评分、学生反馈等模块,便于量化评分。
数据管理:使用人事系统(如i人事)记录考勤、教研成果,自动生成考核报表。
总结
教师绩效考核需平衡“激励”与“公平”,通过动态调整指标、强化过程管理,实现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双赢。建议结合地区政策及校本特色,制定差异化方案,并定期复盘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