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政策制定、资源整合、服务优化、产业规划等多维度任务。以下结合2023-2025年各地实践案例,总结其核心举措、成效与挑战,并分析其“好做”与否的复杂性。
一、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举措
1. 党建引领与机制优化
党建引领:多地通过强化党组理论学习、基层党支部建设、党纪教育等,提升招商队伍的政治素养和纪律意识(如江门市成立投资促进局党支部,开展“六个一”教育活动)。
统筹机制:建立“一把手”工程,如江门市主要领导带队考察对接企业,推动重大项目落地;黄岩区实施区领导领衔招商、定期汇报等机制,加速项目签约。
2. 精准产业链与新兴产业布局
链式招商:围绕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例如江门市以新能源电池、低空经济等15条产业链为核心,引进416个产业链项目;黄山市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推动氢能、智能网联项目落地。
新质生产力培育:聚焦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新赛道,如黄岩区建设算力产业园吸引寒武纪等科技企业,平潭引入低空经济、海洋科技项目。
3. 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
多方协同:江门市联合国企、商协会成立招商专班,认定超100家“招商合伙人”;黄山市采用“园区+国企+基金+招商专班”模式推动项目合作。
场景化招商:通过开放应用场景吸引投资,如江门发布设备更新、新能源等场景需求,平潭打造蓝眼泪文旅IP。
4. 服务保障与政策支持
全流程服务:多地建立专班服务机制,提供土地、融资、审批等支持。例如平潭推行“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实现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半个月。
优惠政策:利用税收减免、用地保障等政策,如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企业所得税优惠、专项债支持等。
二、工作成效与数据亮点
1. 项目数量与投资规模
江门市2024年引进亿元项目631个,计划投资1900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38个;平潭2024年签约84个项目,总投资311.58亿元。
黄岩区2023年招引亿弘光伏(50亿元)、清陶锂电池(100亿元)等重大项目,数字经济产业园算力达700P。
2. 产业结构优化
制造业占比显著提升,如江门市制造业投资占比超70%,黄山市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占省调度平台项目的60%以上。
外资项目突破:江门市引进法国圣戈班等39个外资项目,黄岩区推动光景科技等制造业外资落地。
3. 经济与社会效益
带动就业与技术升级,如平潭蔻蒂桑香水工厂创造千余岗位,引入国际先进技术;黄山市昌景黄铁路开通推动区域交通网络完善。
三、面临的挑战与难点
1. 项目储备与质量
制造业大项目储备不足,如黄岩区在谈项目中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较少,外资以贸易类为主。
新兴产业招商竞争加剧,需应对其他地区同类政策虹吸效应。
2. 环境与资源约束
土地、能耗指标紧张,部分地区需通过盘活闲置厂房(如江门盘活14万平方米)缓解用地压力。
环保要求提升,需平衡招商与生态保护。
3. 服务能力与政策落地

跨部门协调难度大,如项目审批流程仍需简化,政策兑现效率待提升。
本土人才与外来人才协同不足,需加强本土培养与引进人才融合。
四、“招商引资工作好干吗?”——复杂性分析
1. “好干”的机遇面
政策红利:国家层面支持(如西部大开发、专项债)为地方提供资金和制度保障。
产业升级需求:新质生产力、绿色经济等趋势为招商提供新方向。
2. “难干”的现实挑战
竞争白热化:各地同质化招商导致优质项目争夺激烈,需差异化策略(如平潭聚焦海洋经济)。
长效性要求:招商不仅是“引进来”,还需确保项目投产达效,如江门市2022年过会项目动工率超90%,但后续服务仍需持续投入。
五、未来方向建议
1. 精准化与专业化:绘制产业链图谱,瞄准细分领域(如传感器、氢能)定向突破。
2. 数字化赋能:利用大数据分析企业投资意向,结合展会资源开展“会展+招商”。

3. 区域协同:深化跨区域合作,如黄岩区联动上海周活动、平潭依托岚商回归工程。
4. 软环境提升:优化法治、营商环境,通过“管家式服务”增强投资者信心。
的招商引资工作既充满机遇也面临多重挑战,其“好干”程度取决于地方资源禀赋、政策创新力与服务效能。成功案例显示,唯有系统性谋划、精准化施策、持续务,才能实现“招大引强”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