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事迹,拾金不昧的经典案例

admin52025-04-04 21:15:02

一、学生群体的榜样力量

1. 彭宜萱(小学生)

  • 事迹:2025年3月,湖北宜城市西街小学六年级学生彭宜萱在放学途中捡到一部手机,主动归还失主且未留姓名。失主通过学校找到她并赠送锦旗,学校召开表彰会授予其“拾金不昧好少年”称号。彭宜萱表示:“这是应该做的,看到失主笑容就高兴。”
  • 意义:该案例被学校作为“学雷锋活动月”的典范,倡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 刘文昊(小学生)

  • 事迹:永安市北塔学校二年级学生刘文昊在小区捡到一条金项链,主动交给物业并通过失物招领找到失主。失主赠送锦旗致谢,称赞其“品德高尚”。
  • 3. 郑绪廷(小学生)

  • 事迹:2025年3月,湖北咸宁市第十七小学学生郑绪廷捡到装有4000元现金的钱包,原地等待失主未果后交给小区义警,最终通过监控找到失主。警方进校颁发“拾金不昧小雷锋”荣誉证书,失主赠送锦旗致谢。
  • 4. 卜一涵、明哲、吴杨昊楠(小学生三人组)

  • 事迹:甘肃甘州区三名小学生捡到旧柜子内的2800元现金、数码相机等财物,主动报警并上交。失主赠送锦旗,称赞其行为“诠释诚信与善良”。
  • 二、社会人士的暖心善举

    1. 刘福生(环卫工人)

  • 事迹:2022年,新华区环卫工人刘福生在公厕保洁时捡到一部手机,通过充电开机联系失主,最终物归原主。失主感慨:“手机里的家庭照片比金钱更珍贵。”
  • 2. 马阿姨(社区居民)

  • 事迹:2025年3月,安徽肥东县居民马阿姨捡到装有5.8万元现金的男式包,原地等待无果后报警,民警协助找到失主。马阿姨未留名,仅称“应该的”。
  • 3. 程本(餐饮员工)

  • 事迹:吉林省韩庄餐饮员工程本清理包厢时捡到价值14万元的黄金项链,主动上报并归还失主。企业授予其“年度好人”称号并奖励500元。
  • 三、历史与经典故事

    1. 林积(古代典故)

  • 事迹:宋代书生林积进京赶考时捡到数百颗明珠,原地等待失主并归还,拒绝酬谢。该故事成为“拾金不昧”成语的经典出处,强调“不贪图财物,坚守诚信”。
  • 2. 谢嘉瑞(1967年案例)

    拾金不昧事迹,拾金不昧的经典案例

  • 事迹:台北中正国校学生谢嘉瑞捡到相当于四个月工资的6000元现金,主动上方。失主赠酬金被拒,事件登报引发社会赞誉,体现“礼义廉耻”教育的影响。
  • 四、企业员工的职业风范

    1. 杨晓燕(公交车驾驶员)

  • 事迹:南通市44路公交司机杨晓燕捡到乘客手机后上交调度室,失主赠锦旗“拾金不昧 品德高尚”。她表示:“保障乘客财物安全是职责。”
  • 2. 经典重工集团(企业案例)

  • 事迹:山东经典重工将诚信文化融入管理,员工多次拾金不昧,企业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山东省和谐劳动关系企业”。
  • 五、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实践

    1. 寿佳程(大学生)

  • 事迹: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寿佳程捡到手机后主动联系失主(一位老师),归还后称“只是对得起良心”。学校将其事迹作为“身边的雷锋”典型宣传。
  • 2. 刘勤等三人(大学生团队)

  • 事迹:湖南某高校三名学生在橘子洲捡到装有现金、证件的手包,原地等待一小时后方。失主感慨:“当代大学生展现了高尚品德。”
  • 总结与启示

    这些案例体现了不同群体对“拾金不昧”美德的践行,传递了以下核心价值:

  • 诚信为本:无论金额大小,坚守道德底线(如林积拒酬、刘文昊拒红包)。
  • 社会责任:通过善举影响他人,如企业表彰员工、学校树立榜样。
  • 文化传承:从历史典故到现代实践,美德跨越时代(如谢嘉瑞1967年事迹与彭宜萱2025年案例)。
  • 这些事迹不仅是个人品德的闪光点,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缩影,值得被广泛传播与学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