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三观后感-榜样的力量观后感

admin52025-07-10 05:50:02

一、初心与使命:榜样精神的灵魂

1. 信仰的力量

《榜样3》中的宋书声、国测一大队等人物,用一生诠释了“信仰高于一切”。宋书声投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事业,用文字搭建真理的桥梁;国测一大队成员以生命丈量国土,六测珠峰、两下南极,展现了“忠诚于党、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他们的故事证明,信仰是支撑人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是初心最纯粹的体现。

2. 为民情怀的坚守

乡村医生贺星龙18年如一日为村民出诊,骑坏7辆摩托车,仅收取药品成本甚至免费,用行动践行“知恩图报、服务人民”的誓言;教师支月英扎根深山36年,培育两代学子,以教育点亮贫困地区的希望。这些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事迹,彰显了员“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二、榜样的力量:时代精神的具象化

1. 责任担当与创新突破

榜样三观后感-榜样的力量观后感

菌草之父林占熺为破解“菌林矛盾”,倾尽毕生精力研发菌草技术,助力生态扶贫;大国工匠郑志明以25年钳工经验攻克技术难题,诠释了“工匠精神”与创新突破的融合。他们的经历启示我们:榜样不仅是坚守者,更是改革创新的推动者。

2. 平凡中的伟大

李元敏临危受命担任村支书,将“倒数第一村”变为富裕村;缉毒英雄印春荣以生命捍卫边境安全,直面生死考验。这些事迹表明,伟大源于将平凡工作做到极致,榜样力量在基层实践中熠熠生辉。

三、观后启示:从感动到行动

1. 对标榜样,重塑三观

榜样人物的选择揭示了正确的“三观”内核:权力观上“为民用权”,政绩观上“功成不必在我”,事业观上“甘当螺丝钉”。如瞿安朝在扶贫一线克服高原反应、扎根基层,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干部的责任担当。

2. 实践路径:从学习到传承

  • 内化于心:榜样精神需转化为个人信仰,如李万君拒绝外企高薪,坚守国产高铁焊接事业。
  • 外化于行:基层工作者应如流动党支部书记苗振水,以服务凝聚人心,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凡。
  • 薪火相传:通过《榜样》系列节目,将“奉献与梦想”传递给下一代,如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用真实事迹激发青年使命感。
  • 四、榜样精神与时代共鸣

    《榜样3》不仅是一部教育片,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的精神图谱。它告诉我们:榜样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每个坚守初心、勇于担当的普通人。新时代的我们,应如剧中人物一般,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在各自的领域传递信仰之火,让榜样的力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正如网友所言:“不仅要把感动留在影院,更要带进生活。”唯有如此,榜样精神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滋养时代土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