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背影》写亲情的作文;模仿《背影》写母亲

admin32025-07-10 07:20:01

母亲的背影

深冬的清晨,天色未明,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花往衣领里钻。我蜷缩在校服里,踩着结冰的路面往学校走。远远望见校门口橘色的路灯下,立着一个臃肿的身影——是母亲。她穿着褪了色的藏蓝棉袄,围巾胡乱缠在脖子上,手里拎着一个鼓鼓的保温袋,正跺着脚取暖。

昨夜我随口提了句“想吃韭菜盒子”,今晨她便顶着零下十度的严寒,在厨房里和面、剁馅。我接过保温袋时,触到她冻得通红的手指,指甲缝里还沾着面粉。她搓了搓手,笑着说:“快进去吧,别凉了。”转身离开时,棉袄下摆被风吹得翻起,露出一截磨破的毛衣边。她的背影在雪地里越缩越小,最后融进灰蒙蒙的天色里,只剩路灯将她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一根倔强的枯枝。

雨夜的等待

初三晚自习常拖到九点。那天暴雨倾盆,我缩在教学楼屋檐下发愁,却见雨中晃着一把熟悉的格子伞——是母亲!她半个身子淋得透湿,裤脚溅满泥点,胶鞋里灌了水,走起路来“咯吱”响。她将伞拼命往我这边倾斜,自己的左肩早已湿透。

到家后,她转身去厨房煮姜汤。氤氲的热气中,我望着她微驼的背影:棉布睡衣洗得发白,后颈上贴着几缕黏着雨水的白发。她年轻时乌黑的长辫子,如今只剩这稀疏的银丝,在暖黄的灯光下泛着微弱的光。

病房里的转身

高考前夜,我发高烧住院。凌晨三点惊醒,发现母亲蜷在陪护椅上,手里还攥着湿毛巾。见我醒来,她慌忙起身倒水,却踉跄了一下——类风湿让她的膝盖肿得像馒头。喂我吃完药,她借口“去打热水”,背过身去揉膝盖。走廊的冷光从门缝漏进来,将她的影子投在墙上:佝偻的肩,僵直的腿,像一棵被风雪压弯的老松。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发烧,她背着我狂奔三公里去医院,那时的背影挺拔如白杨。

车站的告别

大学报到那天,母亲执意送我。她背着比我人还高的编织袋,在月台上蹒跚挪动,编织袋的麻绳勒进她肩头的肉里。列车启动时,她突然追着车窗跑,从兜里掏出一包核桃塞给我,那是她连夜敲碎的。她的身影在加速的列车外越来越小,最后化作一个颤抖的黑点。我打开核桃,发现每颗都剔除了苦涩的内膜——这个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的女人,却记得女儿最挑剔的细节。

模仿《背影》写亲情的作文;模仿《背影》写母亲

结尾:永恒的剪影

如今我也成了母亲。某个加班的深夜归家,女儿趴在窗边等我,暖黄的灯光将她的轮廓映成金色剪影。刹那间,我仿佛穿越时光,看见三十年前那个趴在缝纫机旁写作业的小女孩,和永远背对着她踩踏板的母亲。那些未曾言说的爱,原来早被岁月缝进了密密麻麻的针脚,织成代代相传的背影。

写作特点分析

1. 细节刻画:如“指甲缝里的面粉”“磨破的毛衣边”等,赋予背影真实感(参考网页1、58);

2. 环境烘托:用雨雪、灯光等元素渲染情感(参考网页39、40);

3. 时空对照:通过不同年龄段的背影串联母爱传承(参考网页68);

4. 克制抒情:避免直白赞美,让动作和场景传递深情(参考朱自清原文风格)。

模仿《背影》写亲情的作文;模仿《背影》写母亲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