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母爱的10首经典古诗,涵盖适合1至6年级学生学习的作品,结合了不同朝代诗人的情感表达与文学特色,并附上简要赏析: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通过母亲缝衣的细节,展现母爱的细腻与无私。末句以“寸草”比喻子女,三春阳光象征母爱,表达无法回报的深情。此诗语言平实,适合小学生背诵。
2.《别老母》——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赏析:以风雪夜离别的场景,刻画母亲白发含泪的形象,反衬游子的愧疚与无奈。情感浓烈,适合高年级学生理解。
3.《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赏析:通过归家后母亲问寒问暖的细节,表现母爱的细致入微与游子的感恩之情。语言质朴,贴近生活。
4.《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赏析:中国最早的母爱诗之一,以“南风抚棘”比喻母亲辛劳,表达子女未能尽孝的遗憾。简短押韵,适合诵读。
5.《思母》——元·与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赏析:回忆母亲倚门等候的情景,通过“典袈裟”的细节,展现母子相依为命的深情。语言含蓄,情感真挚。
6.《西上辞母坟》——唐·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赏析:以祭奠母亲坟墓的场景,表达“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意境苍凉,适合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珍贵。
7.《豫章行》——唐·李白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赏析:截取母子战场离别的片段,用“呼天”“悲鸣”等词渲染战争的残酷与母爱的伟大。语言壮阔,适合拓展阅读。
8.《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赏析:以明月、杜鹃为意象,表达游子对母亲的牵挂。短小精悍,适合低年级学生背诵。
9.《步虚》——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赏析:通过母亲教子学步的温馨画面,展现母教的深远意义。语言奇幻,可结合神话故事讲解。
10.《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赏析:以萱草(象征母亲)起兴,抒发游子思亲之情。意象优美,适合结合植物文化教学。
推荐学习建议:
1. 低年级(1-3年级):先学《游子吟》《十五》等短诗,结合动画视频理解诗意(如网页62提到的资源)。
2. 高年级(4-6年级):深入赏析《别老母》《岁暮到家》,可拓展讨论母爱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如战争、游子文化)。
3. 活动拓展:参考网页72的建议,组织“古诗朗诵会”或“写给母亲的诗”创作活动,增强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