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要的核心结构与四要素
摘要需包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核心要素(简称“四要素”),以简明语言概括全文:
1. 目的(Why):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拟解决的问题。
例: “随着社交媒体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凸显,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关联性。”
2. 方法(How):研究设计、数据来源、技术手段等。
例: “通过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结合50家企业的案例数据,验证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效率的影响。”
3. 结果(What):核心研究成果或数据结论。
例: “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日均使用时长超过3小时的青少年焦虑风险增加40%。”
4. 结论(So What):研究的学术或实践价值。
例: “结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了数据支持,建议建立家校协同的屏幕时间管理机制。”
二、撰写规范与技巧
1. 字数要求:中文摘要一般300字以内,英文摘要不超过250实词,中英文内容一致。
2. 语言规范:
3. 逻辑结构:
三、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
1. 误区1:直接复制引言或结论
错误示例: “本文通过实验证明……”
正确写法: 摘要需独立成文,提炼核心信息。
2. 误区2:过度使用专业术语
错误示例: “采用SEM模型进行路径分析……”
正确写法: 解释关键术语,如“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社交行为路径”。
3. 误区3:忽视研究局限性
建议: 若篇幅允许,可简要提及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四、范文模板与示例
模板1(实证研究类)
> 摘要:
> (目的)随着老龄化加剧,社区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方法)本研究基于2020-2024年全国10个城市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与深度访谈法,评估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效率。(结果)数据显示,一线城市资源覆盖率(85%)显著高于三四线城市(52%),但服务满意度与资源配置呈负相关(r=-0.32)。(结论)建议优化财政补贴机制,建立差异化服务标准,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 关键词:社区养老;资源配置;满意度;政策优化
模板2(理论研究类)
> 摘要:
> (目的)数字经济的兴起对传统税收制度提出挑战。(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与比较法,梳理OECD国家数字税立法实践,结合我国税收征管现状构建理论模型。(结果)研究表明,用户数据价值与税收管辖权错配是核心矛盾。(结论)提出“数据流量税”框架,为跨境数字税收协调机制提供新思路。
> 关键词:数字经济;税收管辖权;数据流量税;国际协调
五、辅助工具与步骤
1. 写作步骤:
2. 校对工具:
通过以上指南,你可以系统性地完成摘要撰写。如需更多案例,可参考来源中的详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