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以“语言”为核心命题,材料从生活、艺术、文明等多维度展开,强调语言在不同层面的意义与价值。以下从真题内容、审题分析、立意方向、写作建议及优秀范文等方面综合解读:
一、真题内容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 ——来源: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二、审题分析
1. 材料分层解读
2. 命题特点
江苏卷延续“平正厚重”风格,贴近生活且开放性强。考生需以小见大,从具体语言形态切入,避免空泛议论。
三、立意方向
1. 生活视角
2. 艺术与科技
3. 文明与传承
四、写作建议
1. 切口小而深
2. 逻辑递进
3. 素材活用
五、优秀范文示例
《荆韵湘语》(节选)
> 《楚辞》以晦涩典雅的词句,将文人精神提升至庸众不及的高度。“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追问,展现了语言对生命价值的终极叩问。屈子以诗语对话自然,湘水神明以直白袒露情感,语言在诚实的传递中抵达“不可说”的境界,这正是中华文明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映照。
> ——来源:知乎专栏
《江湖寂夜的弦语》(节选)
> 电影《卧虎藏龙》中,大提琴与二胡的合鸣,以中西合璧的语言诠释江湖的寂灭与苍凉。李慕白的剑语、俞秀莲的情语,在音乐的起伏中演绎东方文化的隐忍与超脱。语言不仅是叙事的工具,更是文明基因的无声传承。
> ——来源:新浪博客
六、专家点评
江苏省特级教师王夫成指出,本题需紧扣“语言”本体,避免偏题。例如写“音乐”,应聚焦其旋律、节奏等语言特性,而非泛谈音乐本身。南京市教研员张克中强调,优秀作文需兼具“烟火气”与“思想性”,从生活细节中提炼哲思。
总结
2018年江苏卷作文通过“语言”这一母题,引导考生从微观到宏观、从具象到抽象展开思辨。考生需立足个人体验,挖掘语言的多重维度,最终落脚于对生命与文明的深层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