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卷作文_2018江苏卷语文

admin22025-07-13 05:20:01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以“语言”为核心命题,材料从生活、艺术、文明等多维度展开,强调语言在不同层面的意义与价值。以下从真题内容、审题分析、立意方向、写作建议及优秀范文等方面综合解读:

一、真题内容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 ——来源: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二、审题分析

1. 材料分层解读

  • 第一层(生活性):通过“花鸟有声”的意象,引导考生观察生活中的语言形态(如自然之声、人际交流等),强调语言的普遍性。
  • 第二层(多样性):列举音乐、雕塑、程序等具体领域,拓展“语言”的广义内涵(如艺术语言、科技语言、基因密码等),强调语言作为沟通与认知工具的多元性。
  • 第三层(价值性):从“生活”“生命”“文明”三个递进层面点明语言的核心作用,要求考生思考语言对人类发展的深层意义。
  • 2. 命题特点

    江苏卷延续“平正厚重”风格,贴近生活且开放性强。考生需以小见大,从具体语言形态切入,避免空泛议论。

    三、立意方向

    1. 生活视角

  • 自然语言与人文情感:如“鸟语花香中的诗意栖居”“方言承载的乡土记忆”。
  • 无声语言的魅力:如雕塑的凝固之美、基因密码的生命奥秘。
  • 2. 艺术与科技

  • 艺术语言的表达:如音乐旋律的情感传递、绘画留白的想象空间。
  • 科技语言的革新:如程序代码构建数字世界、数学公式揭示宇宙规律。
  • 3. 文明与传承

    江苏卷作文_2018江苏卷语文

  • 语言的文化属性:如汉字传承中华文明、古诗词中的民族精神。
  • 语言的思辨价值:如哲学对话推动思想进步、科学语言突破认知边界。
  • 四、写作建议

    江苏卷作文_2018江苏卷语文

    1. 切口小而深

  • 避免泛谈“语言的重要性”,选择具体载体(如敦煌壁画、苏州评弹、摩尔斯电码等)展开分析。
  • 例:以《楚辞》的瑰丽词藻探讨语言如何演绎屈原的生命理想。
  • 2. 逻辑递进

  • 结构可采用“现象—本质—升华”模式,如:描述某类语言的现象→分析其内在逻辑→揭示其对文明的意义。
  • 3. 素材活用

  • 引用经典名句:如《庄子》“狗不以善吠为良”,强调语言的真谛;
  • 结合时代案例:如AI语言模型的双刃剑效应、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现象。
  • 五、优秀范文示例

    《荆韵湘语》(节选)

    > 《楚辞》以晦涩典雅的词句,将文人精神提升至庸众不及的高度。“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追问,展现了语言对生命价值的终极叩问。屈子以诗语对话自然,湘水神明以直白袒露情感,语言在诚实的传递中抵达“不可说”的境界,这正是中华文明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映照。

    > ——来源:知乎专栏

    《江湖寂夜的弦语》(节选)

    > 电影《卧虎藏龙》中,大提琴与二胡的合鸣,以中西合璧的语言诠释江湖的寂灭与苍凉。李慕白的剑语、俞秀莲的情语,在音乐的起伏中演绎东方文化的隐忍与超脱。语言不仅是叙事的工具,更是文明基因的无声传承。

    > ——来源:新浪博客

    六、专家点评

    江苏省特级教师王夫成指出,本题需紧扣“语言”本体,避免偏题。例如写“音乐”,应聚焦其旋律、节奏等语言特性,而非泛谈音乐本身。南京市教研员张克中强调,优秀作文需兼具“烟火气”与“思想性”,从生活细节中提炼哲思。

    总结

    2018年江苏卷作文通过“语言”这一母题,引导考生从微观到宏观、从具象到抽象展开思辨。考生需立足个人体验,挖掘语言的多重维度,最终落脚于对生命与文明的深层观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