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_方明朗诵的沁园春长沙视频

admin22025-07-13 11:10:02

一、教案设计要点

教学目标

1. 语言与意境:通过赏析诗词中的意象(如“万山红遍”“鹰击长空”等)和炼字(如“击”“翔”),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 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引导学生感受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3. 朗诵技巧:通过诵读训练,掌握诗词的节奏与情感表达,重点学习“看”“怅”“问”等领字的处理。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分析上阕写景与下阕抒情的关联,理解“谁主沉浮”的深层含义。
  •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1925年革命形势),解读词中“峥嵘岁月”与革命理想的关系。
  • 教学过程

    1. 导入(约10分钟)

  • 对比其他诗人对“秋”的描写(如柳宗元、刘禹锡),引出毛泽东笔下独特的秋景与革命情怀。
  • 背景补充: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开展农民运动,面对革命领导权的思考。
  • 2. 整体感知(约15分钟)

  • 朗诵指导:播放方明朗诵版本(见下文资源链接),引导学生标注重音、停顿及情感变化,如“独立寒秋”的深沉、“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激昂。
  • 语序调整:分析倒装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作用,强调“独立”的卓然气概。
  • 3. 文本精读(约30分钟)

  • 上阕分析
  • 意象赏析:通过“万山红遍”“百舸争流”等句,体会色彩的对比(红与碧)、动静结合(鹰击、鱼翔)的写景手法。
  • 炼字探究:如“击”展现雄鹰的矫健,“翔”体现鱼的自由,对比“飞”与“游”的平淡。
  • 下阕解读
  • 人物群像:“同学少年”的意气风发与“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革命豪情。
  • 主旨升华:从“问苍茫大地”到“浪遏飞舟”,理解革命者的历史使命感。
  • 4. 拓展与作业

  • 对比《沁园春·雪》的结构与情感异同,理解毛泽东诗词的雄浑风格。
  • 背诵全词,并尝试模仿方明的朗诵技巧录制音频。
  • 二、方明朗诵视频资源

    1. 央视官方版本

  • 视频标题:方明、康辉朗诵《沁园春·长沙》
  • 平台:央视网、B站
  • 链接
  • [央视网(2019年录制)]
  • [B站方明独诵版]
  • 2. 音频版本

  • 平台:喜马拉雅
  • 链接
  • [方明朗诵《沁园春·长沙》]
  • 三、教学建议

  • 朗诵融入课堂:在分析“看”“怅”“问”等领字时,结合方明的朗诵示范,让学生体会情感起伏。
  • 跨学科联系:结合历史背景(如国共合作与革命领导权问题),深化对“谁主沉浮”内涵的理解。
  • 评价设计:通过学生朗诵展示、意象分析小论文等形式,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 以上内容综合自多个教案及朗诵资源,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调整侧重点。

    沁园春长沙教案_方明朗诵的沁园春长沙视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