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所工作总结—公共法律服务特色亮点

admin22025-07-13 20:15:02

一、创新机制建设,推动服务专业化

1. 月度分析研判机制

徐州市铜山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月度分析研判机制》,通过“需求收集—分析—反馈”三级流程,动态跟踪群众法律需求,识别热点问题。自实施以来,共召开研判会8场,收集需求46个,形成月报8期,针对性优化服务内容,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4.68%。

  • 亮点:数据驱动决策,精准识别需求类型(如婚姻、邻里纠纷等),为基层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 2. 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

    嵊州市司法局通过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整合法律顾问、公证、调解等资源,形成“一站式”服务模式,降低企业法律风险,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

  • 案例: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专项法律服务包,帮助企业规避合同纠纷、用工风险等。
  • 3. 警司联动与全流程矛盾化解

    部分地区试点警司联动机制,联合公安、司法所快速处置突发纠纷;建立行政诉讼全流程跟踪机制,通过调解前置降低诉讼率,如某地行政诉讼案件化解率提升30%。

    二、构建全覆盖服务网络,提升可及性

    1. 三级实体平台建设

    建立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如甘洛县设立县级中心、8个乡镇工作站,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服务窗口,实现“15分钟服务圈”。

  • 成效:2023年甘洛县接待咨询1336人次,办理法援92件,公证122件,覆盖偏远地区群众需求。
  • 2. “线上+线下”双轨服务

  • 线上:依托“e铜办”平台、12348热线、政务留言板等收集需求,日均处理线上咨询50余件。
  • 线下:设立法治联系点(如人大、信访部门)和村级法律顾问,通过“法律早市”“法治文艺汇演”等下沉服务。
  • 三、精准服务重点群体,强化民生保障

    1. 弱势群体法律援助

    扩大法援范围,将农民工、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纳入重点对象。例如,榕江县为农民工追讨欠薪案件17件,挽回损失134.3万元。

    法律服务所工作总结—公共法律服务特色亮点

  • 创新:对刑释人员开展“就业培训+临时补助”,推荐就业12人次,降低再犯罪率。
  • 2. 企业专项服务

  • 设立“企业法律体检”,为中小企业提供合规审查、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
  • 山东省通过《公共法律服务条例》明确企业服务标准,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机制。
  • 四、普法宣传形式创新,提升法治意识

    1. 多元化普法模式

  • 案例式普法:结合“3·15”“12·4”节点,以调解案例改编法治小故事,增强群众代入感。
  • 互动式普法: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组织模拟法庭、普法短视频创作,覆盖师生2万余人次。
  • 2. 民族地区双语普法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如甘洛县),制作苗、侗、水语法治广播,发放多语言宣传资料4万份,提升普法实效。

    五、长效治理与经验推广

    1. 标准化体系建设

    编印《月度分析研判报告》,提炼典型案例和经验模板,推动全区服务标准化。例如,铜山区形成可复制的“调解优先”模式,减少信访和诉讼案件量。

    2. 考核与监督机制

    制定《公共法律服务绩效反馈机制》,通过满意度调查、第三方评估量化服务效果,对落后单位进行整改督导。

    公共法律服务的核心亮点在于机制创新精准化、服务网络全域化、普法宣传生动化,通过数据驱动、资源整合和重点攻坚,有效破解基层法律资源不均衡难题,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纵深发展。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如“法律明白人”培育)和数字化赋能,持续提升服务效能。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