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份适合大班幼儿的美术欣赏与创作活动教案《泥人张》,结合民间艺术特色与幼儿美术教育目标设计,参考了多个来源的泥塑活动教案及泥人张文化背景:
大班美术活动:泥人张的奇妙世界
活动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泥人张的民间艺术特色,感知彩塑泥人的造型美与色彩美。
学习揉、搓、压、捏、连接等基本泥塑技巧,尝试制作简单的泥人形象。
2. 情感与态度:
感受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体验合作创作的乐趣,培养耐心和细致的手工习惯。
活动准备
材料:
五彩橡皮泥、泥工板、半截火柴棒(用于连接头部与身体)。
泥人张经典作品图片或实物(如孙悟空、猪八戒等西游记角色)。
背景音乐《喜洋洋》(用于创作环节)。
环境:
布置“泥人张工坊”情境角,陈列泥人张故事图片及泥塑工具。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泥人张的故事(5分钟)
1. 故事激发兴趣:
教师讲述泥人张智斗“海张五”的传奇故事,突出泥人张技艺高超、不畏强权的特点。
提问:“泥人张为什么能捏出活灵活现的人像?”引导幼儿思考“观察”的重要性。
2. 欣赏经典作品:
展示泥人张彩塑图片(如《西游记》角色),引导幼儿观察泥人的色彩搭配、表情动态和服饰细节。
关键提问:“泥人的头和身体怎么连接的?为什么这些泥人看起来像在动?”
二、探索与示范:泥塑技巧学习(10分钟)
1. 分步示范:
头部:取黄色橡皮泥团圆,用黑色泥搓小圆压扁作眼睛,红色泥压扁作嘴巴。
身体:粉红色泥搓椭圆形,用黄色泥分四份搓长作四肢,火柴棒连接头与身体。
细节:添加帽子、腰带等装饰,强调“先塑后绘”的彩塑特点。
2. 互动提问:

“如果想让泥人摆出跳舞的姿势,四肢应该怎么捏?”引导幼儿尝试动态造型。
三、创作实践:我是小泥人张(20分钟)
1. 自主创作:
幼儿选择喜欢的角色(如小动物、同伴或故事人物),运用学到的技巧进行泥塑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解决连接不稳、比例失调等问题,鼓励添加个性化装饰(如花瓣裙、小背包)。
2. 合作延伸:
引导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做“泥团”,另一人“捏塑”,体验互动创作的乐趣。
四、展示与评价:泥人工坊展览会(10分钟)
1. 作品展示:
将幼儿作品陈列于“泥人工坊”,模拟泥人张摆摊场景,贴上“贱卖海张五”趣味标签。
2. 分享交流:
幼儿介绍自己的泥人:“我捏的是______,它的特别之处是______。”
教师点评重点:造型创意、细节处理、合作表现。
活动延伸
1. 家园互动:
建议家长带幼儿参观泥塑展览或尝试家庭泥塑活动,巩固技巧。
2.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陶泥、彩绘工具,开展“泥人西游记”主题创作。
教学资源支持
文化背景:泥人张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张明山,强调“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彩塑泥人结合写实与夸张,色彩明快,常取材于民间故事与市井生活。
此教案通过故事、观察、实践、展示四环节,将民间艺术欣赏与幼儿创造性表达相结合,既传承文化,又培养动手能力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