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笔记;《济南的冬天》笔记图片

admin12025-07-14 07:05:02

一、作者简介

  •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包括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其语言风格质朴清新,被誉为“语言大师”。
  • 创作背景:1930年,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期间,被济南冬季的温暖与秀美所感染,写下此文,表达对“第二故乡”的深情。
  • 二、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现作者对济南自然风光的赞美与热爱。核心思想包括:

    1. 温情与安适:济南的冬天无寒风、无重雾、无毒日,气候温暖晴朗,如“理想的境界”。

    2. 自然与人文和谐:山水相依的济南被拟人化,如“摇篮中的婴儿”,充满生命力和温情。

    三、写作手法与语言特色

    1. 对比手法

  • 与北平(风大)、伦敦(多雾)、热带(烈日)对比,突出济南“温晴”的独特性。
  • 山景与水色的对比,强化清丽与澄澈的视觉印象。
  • 2. 拟人与比喻

  • 拟人
  • “小山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赋予小山母性般的呵护感。
  • “薄雪害了羞”生动表现雪后山色的娇美。
  • 比喻
  • 小山如“小摇篮”,突出济南的温暖安适。
  • 水色如“蓝水晶”,体现清澈与空灵。
  • 3. 画面感营造

  • 三幅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薄雪覆盖的山(秀气)、城外远山(淡雅)。
  • 两幅水色:水面“冒着热气”(暖)、水中“绿藻浮动”(绿)。
  • 4. 结构特色

  • 首尾呼应,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开篇,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束,强化主题。
  • 总分结构,先总写“温晴”,再分写山、水细节。
  • 四、重点语句赏析

    1. “一个老城……睡着,只等春风来唤醒”

  • 拟人手法,将济南拟为安睡的老者,体现冬日的宁静与春意的萌动。
  • 2.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 “卧”字传神,展现村庄与雪的恬淡安适,如“水墨画”般素雅。
  • 3.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 拟人化描写,突出水的生机与慷慨,暗含对济南冬日的喜爱。
  • 五、课后思考题精析

    1. 济南冬天的特点

  • 温晴(温暖晴朗),通过对比三地气候及描写山、水、雪等景物呈现。
  • 2. “理想的境界”原因

  • 地理环境(小山环绕挡风)、气候温和(无严寒)、人文氛围(人们悠然自得)。
  • 3. 修辞手法的作用

  • 如“摇篮”比喻,既写地理特征,又传递安全感;拟人化语言使景物鲜活,情感更浓。
  • 六、学习建议与拓展

    1. 仿写练习:借鉴老舍的对比与拟人手法,描写家乡冬景,注意抓住地域特点。

    2. 朗读指导:关注重音与停连(如“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济南的冬天笔记;《济南的冬天》笔记图片

    3. 简笔画参考:可参考“长桥、柳树、凉亭、远山”等元素,绘制济南冬景简笔画。

    七、笔记图片参考

    由于平台限制无法直接展示图片,但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

    1. 简笔画步骤(见网页19描述):

  • 用铅笔勾勒长桥、柳树、凉亭轮廓,黑色水彩笔填充,白色留白表现高光。
  • 2. 搜索关键词:在浏览器搜索“济南的冬天简笔画”“课文插图”等,可找到相关图片资源。

    通过以上笔记,可系统掌握《济南的冬天》的核心内容与艺术特色,同时结合课后练习与创作实践,深化对散文写景技巧的理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