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消防概念
1.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氧气)、着火源。三者缺一不可,灭火的核心是破坏其中一个条件。
2. 火灾分类:
A类:固体火灾(如木材、纸张)
B类: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火灾(如汽油、柴油)
C类:气体火灾(如天然气)
D类:金属火灾(如钠、镁)
E类:带电设备火灾。
二、火灾预防措施
家庭及单位防火
1. 家庭预防:
配备灭火器、逃生绳等器材,并学会使用方法。
定期检查电器线路,避免超负荷用电;燃气泄漏时关阀、开窗,禁用明火。
2. 单位管理:
落实“四懂四会”能力(懂火灾危险性、预防措施、灭火方法、逃生方法;会报警、用灭火器、扑救初火、组织疏散)。
执行“十查十禁”,如查消防设施、通道出口,禁私拉电线、占用疏散通道等。
重点隐患防范
电气火灾:避免线路老化、超负荷用电;及时更换破损设备。
烟头隐患:烟头表面温度达700-800℃,需妥善熄灭。
三、火灾应急处理
1. 报警与初期扑救
报警要点:
拨打119时说明着火地点、火势、燃烧物及联系方式。
单位内部需启动“五个第一时间”:发现火情、报警、扑救、启动消防设施、组织疏散。
灭火器使用(口诀“提、拔、握、压”):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A、B、C类火灾,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精密仪器或电气火灾,避免直接接触喷管防冻伤。
2. 火场逃生自救
逃生原则:
保持低姿,湿毛巾捂口鼻,沿疏散指示逃生。
不乘电梯、不贪财物,遇浓烟匍匐前进。
特殊场景:
身上着火:就地打滚或覆盖厚重衣物。
门被封堵:湿布堵门缝,发求救信号待援。
四、消防设施与器材管理
1. 设施维护:
定期检查灭火器压力表、消防栓水压,确保完好有效。
2. 重点器材功能:
自动喷淋系统:高温触发喷水,控制初期火势。
疏散指示标志:保持常亮,禁止遮挡。
五、消防法规与培训体系
1. 法规责任:
单位需履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检查隐患、扑救初火、疏散逃生、宣传教育)。
违反消防法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
2. 培训要求:
新员工上岗前需接受消防培训,在岗人员每年至少一次培训。
学校每学期开展消防演练,高校需纳入课程并组织疏散体验。
六、消防宣传教育体系
1. 教育内容:

消防法律法规、火灾案例、器材使用及逃生技能。
2. 演练形式:
模拟火场逃生、灭火实操(如使用灭火器、消火栓)。
参考资料
消防知识核心要点:
灭火器使用与火灾分类:
法规与培训体系:
如需更详细内容(如具体法规条文或演练方案),可参考相关网页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