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满江红原文全文

admin12025-07-16 08:55:01

朝代:南宋

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原文引自网页)

翻译

我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倚着栏杆眺望,骤雨刚停。抬头远望,仰天呼啸,壮志如烈火般燃烧。

三十年的功名如同尘土般卑微,披星戴月征战八千里路。莫要虚度光阴,等到白发苍苍时徒留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尚未洗雪,臣子的愤恨何时能平息?我要驾战车直捣贺兰山,踏平敌营。

立下壮志,饥饿时以敌人血肉充饥,谈笑间痛饮匈奴之血。待我收复故土山河,再凯旋向朝廷报捷!

(翻译综合自网页)

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满江红原文全文

注释

1. 怒发冲冠:形容极度愤怒,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靖康耻:指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的国耻。

3. 贺兰山:一说为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象征金人占领地;一说为河北磁县贺兰山,代指抗金前线。

4. 朝天阙:朝见皇帝,表达收复山河后报捷的决心。

赏析与背景

1. 情感与意象

  • 全词以“怒发冲冠”开篇,气势磅礴,展现岳飞对山河破碎的悲愤和杀敌报国的壮怀。上片通过“三十功名”“八千里路”等句,将个人功名视若尘土,凸显以国事为重的胸襟。
  • 下片直抒雪耻之志,“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以夸张手法表达对敌人的痛恨,结尾“收拾旧山河”则充满重整乾坤的豪迈。
  • 2. 历史背景

  • 岳飞于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屯驻鄂州时写下此词,时值北伐受阻、奸臣当道,词中既含壮志未酬的悲愤,又寄寓收复河山的坚定信念。
  • 词中“贺兰山”争议:有学者认为此词或为后人托名之作,因贺兰山位于西北,而岳飞抗金主战场在华北。但南宋文人常以“贺兰山”“匈奴”代指金人,符合时代语境。
  • 3. 文学地位

  • 被誉为“一词压两宋”,是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
  • 抗战时期,此词被谱曲传唱,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 参考来源

  • 原文、注释及赏析:网页
  • 历史背景与争议:网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