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校本研训活动内容及记录

admin52025-04-06 05:25:02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和校本研训活动内容通常围绕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展开,旨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以下是综合多篇资料整理的核心内容及典型记录示例:

一、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1. 集体备课与研讨

  • 学科组围绕教学重难点开展集体备课,讨论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改进方案。例如,通过“试教-改进-二次试教”流程优化课堂设计。
  • 强调教师间协作,如通过“师徒结对”促进经验传承,新老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策略。
  • 2. 课例观摩与评课

  • 组织公开课展示,课后进行评课活动,分析课堂优缺点。例如,针对《圆柱与圆锥整理复习》一课,教师通过两次试教调整教学逻辑和练习设计。
  • 评课注重教学反思,要求教师记录课堂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 3. 教学反思与经验总结

  • 要求教师撰写课后反思,记录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不足及改进方向。例如,通过“错题集”分析学生学习难点,优化教学方法。
  • 强调反思的深度,需结合学生反馈和教学理论进行系统性总结。
  • 4. 理论学习与专题培训

  • 定期组织教育专著阅读、新课程标准学习,以及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如智慧课堂、多媒体课件设计)。
  • 结合网络研修平台(如教师博客、在线课程),扩展教师知识视野。
  • 5. 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

  • 围绕教学实际问题设立小课题(如“如何提高计算正确率”“如何规范书写”),通过实践研究形成解决方案。
  • 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论文或案例,推广优秀经验。
  • 二、典型校本教研活动记录示例

    案例1:数学《解决问题》集体教研

  • 主题:优化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课堂互动
  • 流程
  • 1. 试教与问题分析:首日授课后,教研组指出课件逻辑不清晰、学生参与度低。

    2. 改进方案:调整课件动画步骤,增加生活化案例(如“设计地板”“稿纸应用”)。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校本研训活动内容及记录

    3. 二次试教:改进后课堂学生互动率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显著提升。

  • 成果:形成《多媒体课件设计指南》,强调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性。
  • 案例2:信息技术编程教学集体备课

  • 主题:Python编程课《设计简单程序》的学情适配
  • 流程
  • 1. 主备教师分享:郑长彬提出结合学考考点设计案例(如“游戏时间控制程序”)。

    2. 组内研讨:优化教学环节,增加流程图演示和上机实践环节。

    3. 总结:确定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基础学生设计差异化任务。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校本研训活动内容及记录

  • 成果:形成模块化教学模板,推广至其他编程课程。
  • 案例3:语文书写规范专题教研

  • 主题: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规范性
  • 流程
  • 1. 问题诊断:学生作业中结构松散、笔顺错误率高。

    2. 策略制定:引入书法示范视频,设计“互评作业”机制。

    3. 实践与反馈:通过“书写竞赛”激励学生,教师定期批改并标注改进建议。

  • 成果:学生作业规范性提升20%,教师总结形成《汉字教学微课资源包》。
  • 三、校本研训活动的制度保障

    1. 组织架构

  • 成立校领导牵头的研训领导小组,分设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明确职责分工。
  • 2. 时间与资源保障

  • 固定每周学科教研时间(如周二语文、周四数学),配备专用活动场所。
  • 3. 考核与激励

  • 将教研参与度、论文发表、公开课质量纳入教师考核,设立教研成果奖励基金。
  • 四、常见问题与改进方向

    1. 问题

  • 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反思;
  • 课题研究碎片化,成果转化率低。
  • 2. 改进建议

  • 强化教研主题的系统性(如“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融合”);
  • 建立“研训-实践-推广”闭环,推动优秀案例全校共享。
  • 通过以上内容可见,有效的校本教研需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注重教师协作与反思迭代。具体案例可参考来源网页的完整记录。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