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灯作文 家乡的风俗赏花灯作文

admin12025-07-22 22:30:02

《花灯映月,情满元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每当吟诵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家乡元宵节的盛景——那满城灯火如星河倾泻,将夜色染成一片璀璨的海洋。

灯火初上,人间盛景

家乡的元宵节,从傍晚便拉开序幕。街巷间,红灯笼次第亮起,商铺门口挂起鲤鱼灯、莲花灯,微风中摇曳的流苏仿佛在预告夜晚的欢腾。老人们常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元宵的灯火是驱散寒冬的最后一丝寒意,迎接新春的暖意。天色渐暗时,人群如潮水般涌向城中心的广场,那里是花灯展的主场。还未走近,便听见孩子们的欢笑声与锣鼓声交织,空气中飘来糖画与汤圆的甜香,节日的气息扑面而来。

灯海徜徉,匠心璀璨

花灯展区宛如一座光影交织的迷宫。入口处,两条金色巨龙盘旋于高台之上,龙鳞以金箔点缀,双目炯炯如炬;一旁的凤凰灯展开五彩羽翼,尾羽上细密的灯珠闪烁,仿佛下一秒便要振翅高飞。老人们说,这是“龙凤呈祥”的吉兆,祈愿家乡风调雨顺。

再往里走,花灯题材包罗万象:憨态可掬的熊猫灯引得孩童驻足;《西游记》师徒四人的彩灯活灵活现,孙悟空手持金箍棒似要腾云而起;最令人惊叹的是一组“嫦娥奔月”灯,月宫以绢纱为幕,玉兔与桂树的剪影随灯光流转,恍若仙境。舅舅是位老手艺人,他告诉我,这些花灯需用竹篾扎骨、绸缎裱糊,一盏大型灯要耗费数月心血,“灯亮起来时,手艺人的魂儿也跟着亮了”。

看花灯作文 家乡的风俗赏花灯作文

灯火阑珊处,温情流转

花灯不仅可赏,更可互动。灯谜区的红绸带随风轻扬,谜面或雅或趣:“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告!”表弟抢答成功,赢得一盏兔子灯,乐得蹦跳着去换糖人。舞台上的舞狮表演将气氛推向高潮,金狮跃上高桩,眨动着琉璃眼珠,时而威风凛凛,时而俏皮逗趣,引得观众连连喝彩。

归家路上,母亲递来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咬开软糯外皮,黑芝麻馅缓缓流淌,甜香满口。抬头望,圆月高悬,与地上的灯火遥相辉映。父亲说:“元宵的灯要亮到天明,为晚归的人照路,也盼着来年日子亮堂堂。”

灯火长明,文化传承

如今的元宵灯会,传统与创新交融。去年,广场新增了AR互动灯组:手机扫描灯笼,屏幕中便跃出诗句化作的萤火,或演绎“鱼跃龙门”的动画。表哥带着VR眼镜体验“穿越古代灯市”,直呼“像走进了《清明上河图》”。但无论科技如何炫目,最动人的仍是那盏外婆手扎的荷花灯——宣纸为瓣,烛光摇曳,承载着代代相传的温情与匠心。

写作点拨

1. 结构清晰:按时间顺序(傍晚→入夜→深夜)或空间顺序(入口→展区→舞台)展开,层次分明。

2. 细节描写:从视觉(龙鳞金箔)、听觉(锣鼓声)、味觉(汤圆甜香)多角度渲染氛围。

3. 文化内涵:融入传说(龙凤呈祥)、技艺(竹篾扎灯)、民俗(灯谜、舞狮)等元素,突出风俗意义。

看花灯作文 家乡的风俗赏花灯作文

4. 情感升华:通过家人互动、手艺人故事等,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参考范文与习俗:网页1、13、21、29提供丰富素材,可结合自身经历改编。如需更多案例或写作技巧,可查阅相关来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