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刹那
源自佛教典籍,梵语“刹那”(Kṣaṇa)意为极短的时间单位,常与“瞬间”互换使用,如“一刹那的觉悟”。
2. 霎时
强调时间极短,如“霎时雷雨交加”。
3. 须臾
古代计时单位,约48分钟,但在文学中常指片刻,如“须臾之间,风云变色”。
4. 倏然/倏忽
形容时间飞逝,如“倏然消逝的流星”。
5. 弹指
佛教术语,约7.2秒,引申为短暂,如“弹指一挥间”。
二、古代对“瞬间”的雅称及文化内涵
1. 一刹那
佛教最小时间单位,约0.018秒,出自《仁王经》:“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
2. 一瞬
20念为一瞬,约0.36秒,如王维诗“瞬息万变”。
3. 转瞬
文学化表达,如“转瞬即逝的繁华”。
4. 白驹过隙
比喻时间如骏马跃过缝隙般短暂,出自《庄子》。
5. 光阴似剑/时光飞梭
以剑锋、织梭比喻时间流逝之快。
6. 呼吸之间
源自《僧祇律》,指一呼一吸的短暂。
7. 石火电光
形容如击石之火、闪电之光般转瞬即逝,见于禅宗语录。
三、典籍中的时间量化
古代佛教典籍将时间分层细化,例如:
这些单位虽非精确科学计量,却体现了古人对时间哲学的深刻思考。
四、诗词与典故中的“瞬间”意境
“瞬间”的近义词和雅称,既包含佛教的量化概念(如刹那、弹指),也涵盖文学意象(如白驹过隙)。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更承载了古人对时间哲理的感悟。如需完整术语表,可参考网页中的详细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