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工作总结—禁种铲毒工作小结

admin12025-07-24 01:50:02

一、工作措施与成效

1.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责任体系

  • 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禁种铲毒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建立乡镇、村(社区)、网格三级责任体系。例如,部分乡镇通过签订责任书、纳入绩效考核等方式落实属地责任,确保工作层层推进。
  •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工作,结合季节特点制定“宣传—踏查—整治”分阶段实施方案。
  • 2. 多维宣传覆盖,提升群众意识

  • 形式创新:利用赶集日、村民大会等契机,通过悬挂横幅、发放手册、案例宣讲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重点强调种植、等行为的法律后果(如《刑法》第三百五十一条、《禁毒法》第十九条)。
  • 精准教育:针对老年人、农村留守人员等易涉种群体,开展“一对一”入户宣传,利用微信群、广播等渠道扩大覆盖面。例如,张家港市通过签订《禁种铲毒承诺书》增强居民责任意识。
  • 3. 科技助力踏查,实现精准铲毒

    禁毒工作总结—禁种铲毒工作小结

  • 采用“无人机航拍+人工踏查”模式,重点排查偏远山区、废弃厂房、田间地头等高风险区域,确保“不漏一株、不留死角”。如广西东门镇通过无人机巡查发现并铲除潜在种植点。
  • 建立“警格+网格”联动机制,整合民警、禁毒社工、志愿者等力量开展拉网式排查,形成常态化巡查记录。
  • 4. 严格执法与举报激励

  • 联合公安、农业等部门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依法查处非法种植案件,对涉案人员采取刑事或行政处罚。例如,张家港市2025年累计铲除6286株,破获刑事案件1起。
  • 完善举报奖励机制,通过公示电话、发放奖金(如最高5000元)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形成群防群治格局。
  • 5. 阶段性成果

  • 实现“零种植”目标:多地通过排查确认辖区内无新增种植现象,如黄龙乡、XX乡等。
  • 铲毒成效显著:部分地区如张家港市铲除毒品原植物超6000株,案件查处率同比提升30%。
  •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 宣传盲区:部分偏远地区群众仍存在“少量种植不违法”的认知误区,尤其是老年群体对毒品原植物辨识能力不足。

    2. 监管挑战:山区地形复杂、人力有限,易形成踏查盲区;新型种植手段(如室内隐蔽种植)增加排查难度。

    3. 长效机制待完善:部分乡镇未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存在“突击式”治理倾向。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 深化宣传攻势:开展“禁种铲毒宣传月”活动,制作方言版宣传视频,增设村级禁毒宣传栏,提升普法渗透力。

    2. 强化科技应用:推广无人机红外监测、卫星遥感等技术,建立毒品原植物种植风险预警系统。

    3. 完善长效治理:将禁种铲毒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定期组织“回头看”行动,巩固整治成果。

    4. 加强跨区域协作:与相邻县市建立联合巡查机制,共享线索信息,打击跨区域种植犯罪。

    2025年禁种铲毒工作通过“宣传+科技+法治”多措并举,初步实现源头治理目标,但仍需在精准宣教、科技赋能和机制建设上持续发力,确保“零种植”成果长效稳固。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