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周工作总结范文
一、活动概况
围绕“创新引领共享发展”“科技惠民”等主题,科技活动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组织专题讲座、科普展览、互动体验、竞赛培训等活动,覆盖校园、社区、农村等多场景。例如:
活动规模:参与群众超50万人次,举办活动8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万册。
参与主体:职能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学校等多方联动,形成科普合力。
核心目标: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促进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二、主要做法与亮点
1. 领导重视,组织周密
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职责,确保活动有序推进。
召开筹备会议,协调资源投入,例如武汉市投入经费391.4万元,确保活动实效。
2. 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科普宣传:通过展板、画廊、宣传折页等形式普及防灾减灾、健康生活等知识。
互动体验:VR/AR技术展示、机器人编程、3D打印等前沿科技体验吸引公众参与。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围绕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热点领域开展科普讲座。
科技竞赛: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编程比赛,激发创新思维。
3. 聚焦民生与乡村振兴
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推广农业新技术,惠及农民2.4万人次。
联合医疗机构举办义诊、健康讲座,覆盖近万群众。
4. 强化宣传,扩大影响力

利用社交媒体、电视广播、横幅标语等渠道宣传,发送科普短信4.4万条。
校园科技节、社区科普大学等活动形成长效科普机制。
三、工作成效
1.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通过多元化活动,使科技知识渗透至日常生活,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兴趣。
2.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科技成果展览推动产学研合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3. 强化社会联动:、学校、企业协同合作,构建科普生态网络。
4. 营造创新氛围:通过竞赛与表彰,树立科技典型,弘扬科学精神。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 宣传覆盖面不足:部分偏远地区参与度低。
改进:加强新媒体宣传,增设流动科普车深入农村。
2. 活动持续性较弱:部分项目缺乏后续跟进。
改进:建立科普长效机制,如定期开展“科技进社区”活动。
3. 资源整合需优化:部分单位协作松散,资源重复投入。
改进:建立统一资源调度平台,提高资金与人力使用效率。
五、
本次科技活动周通过创新形式与务实内容,有效推动了科技与社会的深度融合。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活动机制,扩大覆盖范围,深化科技惠民实效,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范文使用提示
数据填充:根据实际活动规模、参与人数、经费投入等替换模板中的示例数据。
案例扩展:结合本地特色活动(如非遗科技融合、特色产业技术推广)丰富内容。
问题分析:针对活动执行中的具体问题,提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篇科技活动周总结的核心框架与典型经验,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结构和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