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课文(林海音的课文小学)

admin22025-07-25 07:20:01

《窃读记》是台湾作家林海音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S版第十二册等)。文章以“窃读”为线索,生动描绘了作者童年时因家境贫寒而偷偷在书店读书的经历,细腻展现了其对知识的渴望与读书的复杂心境。以下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整理:

课文原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简化版)

1. 场景与行动

窃读记课文(林海音的课文小学)

  •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目的地是紧邻饭店的一家书店。”
  • 作者放学后急切赶到书店,担心书被卖光,在人群中挤进书店寻找昨日未读完的书。
  • 2. 窃读的忐忑与机智

  • 为躲避店员注意,作者常混入顾客群中,假装与他人的亲属同行,或选择雨天假装躲雨以延长阅读时间。
  • 心理描写:“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 3. 书店老板的冷遇与店员的善意

  • 曾因被老板呵斥“不是一回了”而狼狈离开,产生自卑与愤恨;但后来遇到一位店员,主动为她保留书籍并默默支持。
  • 结尾感悟:“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 作品特点与教学重点

    窃读记课文(林海音的课文小学)

    1. 文学手法

  • 细腻的心理描写:如“惧怕被赶走”与“因读书而快乐”的矛盾。
  • 生动的比喻:如“饿狼般贪婪”强化了求知的迫切。
  • 2. 主题思想

  • 通过“窃读”的艰辛,传递对读书的热爱与坚持,强调知识对人的成长意义。
  • 3. 教学应用

  • 引导学生分析动作、心理描写(如“踮脚”“贴在大人身旁”)体会情感。
  •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读书与成长”的关系。
  • 不同教材版本的差异

  • 语文S版:将原文中的“三阳春饭店”改为“饭店”,语言更简洁,删减部分心理描写以适应小学生理解。
  • 人教版:保留核心情节,突出“快乐与惧怕交织”的情感。
  • 延伸阅读

    林海音的其他作品如《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也常被选入教材,延续了她对童年与成长的细腻刻画。

    如需完整课文或详细解析,可参考教材原文或教学资源(如网页1、7、17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