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咏屈原与家国情怀
1. “国亡身殓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和端午》
简析: 以悲怆笔调抒写对屈原的追思,感叹其精神永存于《离骚》中。
2.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文天祥《端午》
简析: 文天祥借屈原事迹,表达自身坚贞不屈的爱国气节。
3.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
简析: 将端午习俗与屈原精神关联,强调文化传承。
二、民俗风物与节庆场景
1.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简析: 描绘山村端午的质朴场景,分食粽子、头戴艾草,展现民间习俗。
2.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苏轼《浣溪沙·端午》
简析: 以细腻笔触刻画女子佩戴五彩丝线和符箓的节日装扮。
3.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卢肇《竞渡诗》
简析: 龙舟竞渡的鼓声如雷,浪花似雪,渲染激烈欢腾的节日氛围。
三、人生感怀与哲理思索
1.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殷尧藩《端午日》
简析: 对比少年与暮年对节日的情感变化,暗含时光易逝的喟叹。
2.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殷尧藩《七律·端午》
简析: 借端午反思历史长河中的个人命运,表达对生命价值的追问。
3.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李隆基《端午》
简析: 唐玄宗以帝王视角强调忠贞品德的传承意义。
端午节名言集锦
1.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
解读: 以艾草为意象,寄托对故国的眷恋与坚守。
2.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文秀《端午》
解读: 讽刺历史对屈原的不公,表达对正义的呼唤。
3.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舒頔《小重山·端午》
解读: 批评世人沉溺习俗而遗忘精神内核,引发对文化传承的反思。
4.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藩《端午日》
解读: 主张摒弃形式化的习俗,追求真正的和平愿景。
5.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舒頔《小重山·端午》
解读: 抒发对屈原精神的深刻共鸣,慨叹知音难觅。
文化意义
这些诗词与名言不仅记录了端午的民俗活动(如赛龙舟、佩香囊、饮菖蒲酒),更通过屈原的象征意义,将节日升华为家国情怀与精神气节的载体。例如,文天祥、张耒等诗人借古喻今,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联系,而苏轼、陆游则从生活细节中提炼诗意,展现节日的烟火气息。
提示: 更多完整诗词可参考网页中的30首端午诗词合集,或经典名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