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篇适合三年级下册学生的端午节一等奖作文范文,内容结合传统习俗与家庭温情,符合350字要求,并参考了多篇获奖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难忘的端午节
(三年级下册一等奖作文)
端午节到了,外婆家的厨房飘出阵阵粽叶清香。妈妈告诉我,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祈求平安。
清晨,我和妈妈在门上挂艾草。绿油油的艾叶像一把小扇子,妈妈说:“它能驱蚊虫,保佑我们健康。”接着,外婆教我包粽子。她将粽叶卷成漏斗形,塞入糯米和红枣,再用绳子扎成“小三角”。我手忙脚乱,糯米总是漏出来,外婆笑着说:“别急,慢慢来!”终于,我的“丑粽子”诞生了,煮好后竟格外香甜。
下午,爸爸带我去看赛龙舟。江面上,龙舟像一条条彩色的飞鱼,鼓声“咚咚”响彻云霄。桨手们喊着号子,整齐划一地向前冲。岸边的观众挥舞彩旗,我也激动地大喊:“加油!加油!”回家的路上,我手腕上系着五彩丝线,听说它能带来好运。
晚上,全家人围坐吃粽子。我咬开软糯的米粒,红枣的甜味在舌尖化开。外婆说:“粽子不仅是美食,更是对古人的怀念。”我点点头,心里暖暖的。
这个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懂得了传统的美好。那些粽叶的清香、龙舟的鼓声,还有家人的笑声,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写作亮点:
1. 结构清晰:以时间顺序串联活动(挂艾草→包粽子→赛龙舟→吃粽子),层次分明。
2. 细节生动:用“绿油油的艾叶”“手忙脚乱”“彩色的飞鱼”等词汇,贴近儿童视角。
3. 文化传承:融入屈原故事、传统习俗,深化节日意义。
4. 情感真挚:通过家庭互动传递温暖,结尾升华主题。
参考素材:网页1的包粽子场景、网页43的赛龙舟描写、网页29的家庭温情及网页68的节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