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源于纪念战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百姓划舟投粽以护其遗体,后演变为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详细故事背景
1. 起源传说
端午节最初是古代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的龙图腾祭祀活动,后融入驱邪防疫的习俗。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因忧国投汨罗江自尽,百姓划舟打捞遗体,并投粽子、倒雄黄酒防止鱼虾噬咬,逐渐形成端午节的纪念传统。
2. 习俗演变
3. 其他纪念人物
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吴国忠臣)、曹娥(孝女投江寻父)的习俗,但以屈原的传说影响最广。
文化意义
端午节不仅是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2009年,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节日。其核心精神融合了爱国情怀、自然崇拜与民俗智慧,至今仍在全球华人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