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精神,铭记永恒的温暖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件棉衣》。这是一个关于奉献、信念与红色基因的故事,它发生在那段风雪交加的长征路上,却如同一簇不灭的火种,照亮了代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一、风雪中的抉择:舍己为人的红色信仰
1935年,红四方面军翻越雪山时,总指挥徐向前在巡视部队时发现了一个特殊的身影——九连司务长肖永正。他身披草袋,背着一口铁锅,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艰难跋涉。他的棉衣呢?原来,在部队出发前,他将自己的棉衣送给了衣衫单薄的房东老乡,只留下一句朴实的话:“老乡比我们更需要!”
“粮食官自己挨冻,却把温暖留给人民!”
徐向前将军含泪脱下自己的大衣,披在肖永正身上。这一件棉衣,裹住了战士的体温,更裹住了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肖永正的故事,是长征精神最鲜活的注脚——宁可自己受苦,绝不辜负人民的信任。
二、草袋下的脊梁:用生命诠释忠诚
雪山上的寒风如刀割,肖永正背负的不仅是铁锅,更是全连战士的生存希望。他赤脚踩过冰碴,双手冻得通红,却始终紧握行军物资。当徐向前问及他的选择时,他回答:“战士们吃饱穿暖,才能打胜仗;老乡们不受冻,才信得过红军!”
“什么是红色基因?是忘我,是牺牲,是永远把他人放在自己之前。”
正如狼牙山五壮士用生命掩护战友,刘胡兰以热血捍卫信仰,肖永正的棉衣承载的不仅是温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这种精神,跨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薪火相传:新时代的红色使命
今天,我们不再需要爬雪山、过草地,但“一件棉衣”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脱贫攻坚中,无数党员干部扎根深山,将温暖送到贫困群众手中;抗疫一线,白衣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守护万家灯火。他们,都是新时代的“肖永正”。
同学们,红色基因不在遥远的传说里,而在我们的行动中。
当我们扶起摔倒的老人,当我们为山区孩子捐出一本书,当我们在学习中迎难而上……我们都在续写“一件棉衣”的故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
四、让红色精神永驻心间
那件棉衣,是长征路上的火种,是人的初心,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让我们铭记: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以奋斗之姿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谢谢大家!
演讲稿亮点与引用说明
1. 真实历史细节:以肖永正的真实事迹为核心,结合徐向前将军的评价,增强故事感染力。
2. 精神升华:将个人故事与红色精神、时代使命结合,呼应“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
3. 情感共鸣:通过环境描写(雪山、寒风)和人物对话,营造画面感,引发共情。
4. 结构清晰:分“抉择—奉献—传承”三部分层层递进,结尾呼吁行动,符合演讲逻辑。
此演讲稿以真实故事为根基,融合多篇红色经典素材,既展现历史的厚重,又激励当代青年担当使命,适合作为红色主题演讲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