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微光中的守护者
题记
披星戴月扫尘埃,栉风沐雨护万家。他们是晨曦中最早的光,是夜幕下最坚毅的影。
晨星未落,身影已动
凌晨四点,当整座城市还在沉睡时,街道上已响起扫帚与地面的摩擦声。橙黄色的工作服在路灯下泛着微光,环卫工人老张弓着腰,用皲裂的手握着竹扫帚,将落叶和纸屑聚拢成堆。寒风刺骨,他的口罩上结了一层白霜,呼出的热气在冷空中凝成薄雾。这样的场景,日日重复,正如他所说:“扫帚一响,心里才踏实。”
老张的故事并非特例。在滨河公园,一位环卫阿姨曾默默捡起游客随手丢弃的瓜子壳,没有一句怨言;在暴雨倾盆的午后,她蹲在积水旁,徒手清理堵塞下水道的塑料袋,泥水浸透了裤腿。这些画面,是环卫工人日常的缩影,也是城市文明最朴素的注脚。
烈日与寒冬,坚守从未停歇
盛夏正午,地表温度逼近40℃,垃圾堆散发的酸臭味令人窒息。环卫工人李红梅戴着草帽,汗水顺着脖颈流进衣领,后背的衣裳湿了又干,结成盐霜。她手中的铁夹精准地夹起烟头,动作快得像与烈日赛跑。她说:“早点扫完,大家走路也舒坦。”
冬季的雪夜更显漫长。环卫工人安晓英在风雪中铲除结冰的路面,手指冻得通红。她的心愿朴素得让人心疼:“只盼着孩子毕业后找份好工作,一家人平安。”
误解与尊重,文明的镜子
并非所有人都理解这份艰辛。有人将垃圾袋随意丢在桶边,汤汁洒了一地;有孩童嬉笑着将纸屑抛向空中,仿佛一场恶作剧。一位环卫爷爷的话令人动容:“脏了我一人,干净千万家。”
也有温暖时刻。一名少年因乱扔牛奶盒被环卫阿姨教育后,红着脸道歉,从此成了“环保小卫士”;社区邻居为一位节俭的环卫老工人捐款,助他改善生活。这些点滴,照见了人性最美的微光。
无声的园丁,城市的脊梁
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精卫”,以扫帚为喙,填平污浊的“海”;他们是“蜜蜂”,采撷辛劳的蜜,酿造整洁的甜。天安门广场黄金周期间222吨垃圾的清理、台风“山竹”后满目疮痍的街道复原……这些壮举背后,是无数环卫工人用双手托起的秩序与尊严。
当我们享受街道的洁净时,请记得那群披星戴月的身影。他们不需要赞美诗,只需一个弯腰捡起垃圾的动作,一份对劳动的尊重。正如环卫工人李红梅的心愿:“愿更多人珍惜这片干净,让我们也能早点回家。”
(全文606字)
引用说明
比喻与主题升华参考题记类作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