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鉴赏类
1. 郑燮《咏芭蕉》
原文: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题目:
(1)下列对诗歌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为《咏芭蕉》,从芭蕉叶的形态、长势着笔描写。
B. “多情”将芭蕉拟人化,赋予其情态。
C. “抽不尽”写出相思之情的绵延不绝。
D. “怨秋声”直接抒发对秋风秋雨的怨恨。
答案:D
解析:末句通过芭蕉被风雨摧残的意象,间接表达诗人对外界阻力的愁怨,属于托物言志,而非直接抒情。
(2)为诗画视频设计拍摄脚本,补全镜头描述及情感:
描述:大的芭蕉叶舒展,小的叶片不断生长。
情感:象征相思的绵延不绝。
描述:风雨中芭蕉叶低垂颤动。
情感:愁怨与无奈。
2.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
原文: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题目:
(1)上阕芭蕉树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答案:高大繁茂,蕉叶舒展,蕉心卷缩,脉脉含情。
(2)词中“雨”的意象与《声声慢》中的“梧桐细雨”情感是否相同?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类
1. 《芭蕉》(散文)
原文梗概:
老芭蕉将养分输送给小芭蕉后枯萎,学生将老师比作老芭蕉,赞颂其无私奉献精神。
题目:
(1)老芭蕉“心里一定很快乐”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老芭蕉以自身养分滋养新生命,象征教师甘愿为学生付出,虽枯萎却欣慰。
(2)老师为何被学生的作文感动?
答案:学生领悟到奉献精神的价值,并立志传承,让老师感受到教育的力量。
2. 《多事芭蕉》(散文)
题目:
(1)文中提到怀素“以蕉代书”,如何体现芭蕉的韵味?
答案:芭蕉的率性狂放与怀素泼墨的洒脱不羁相契合,展现艺术创作的天然与自由。
(2)作者以“多事芭蕉”为题的用意?
答案:芭蕉兼具亲切与桀骜、家常与诗意,引发对艺术表现多样性的思考。
三、意象与手法分析
1. 芭蕉的象征意义:
2. 艺术手法:
引用来源
如需具体文本或拓展题型解析,可进一步提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