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掮客苏洪波》通过揭露苏洪波与白恩培、秦光荣等官员勾结的腐败案例,深刻展现了政治生态被破坏的严重后果。影片中,苏洪波刻意营造“来头大、关系硬”的假象,利用官员的不轨之念谋取私利,导致云南政商勾结、利益集团坐大。这一案例对党员干部的警示意义深远:
1. 政治纪律与原则的坚守
苏洪波案的核心在于部分党员干部丧失理想信念,将私利凌驾于公权之上。影片揭示,政治掮客的生存土壤正是某些官员对权力的贪婪和对组织原则的漠视。党员干部需时刻牢记“权为民所用”,避免因思想滑坡沦为腐败链条的一环。
2. 以案为鉴,自我净化
影片中的官员从“兢兢业业”到“腐化堕落”的轨迹,警示我们必须以反面案例为镜鉴,持续强化党性修养。通过检视自身在思想、工作、生活中的偏差,警惕“精神贿赂”和“圈子文化”,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3. 净化“朋友圈”,筑牢思想防线
苏洪波与官员的勾结始于“利益交换”的社交关系。党员干部应谨慎交友,远离唯利是图之辈,坚守“亲清”政商关系,并通过学习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
人民的数学家观后感
《人民的数学家》以华罗庚的生平为脉络,展现了他从自学成才的杂货店伙计到中国现代数学奠基者的传奇人生,凸显其“为国为民”的科学家精神:
1. 爱国情怀与学术报国
华罗庚放弃美国优渥待遇毅然回国,主持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推动中国计算机事业从无到有的突破。他主导研制的103机为中国“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2. 数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华罗庚打破传统数学的“象牙塔”模式,将“统筹法”和“优选法”推广至全国27个省市,应用于成昆铁路建设、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他提出“数学应从书本走向实践”,使抽象理论转化为服务人民的生产力。
3. 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
他首创“一条龙”教学法,培养出王元、陈景润等一批顶尖数学家,并撰写《数学归纳法》等通俗读物,将高深数学知识普及至大众。其“读书从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学习观至今仍为学界典范。
4.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丰碑
华罗庚晚年仍奔波于各地推广“双法”,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在日本讲学时逝世。他以“到了黄河志更坚”的信念诠释了科学家“鞠躬尽瘁”的使命感,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两部作品的主题看似迥异,实则共同指向“初心”与“使命”的深刻命题。苏洪波的堕落警示党员干部需坚守政治信仰,而华罗庚的一生则诠释了科学家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的价值追求。两者的对比凸显了“为公”与“为私”的云泥之别,为当代人提供了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