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名为《酒》的作文在2018年高考中引起广泛关注,被多个媒体报道为“全国唯一满分作文”。其作者为哈尔滨三中学生王玲,后保送清华大学。尽管全文未出现“酒”字,但通过隐喻和象征手法,将酒的文化、历史与社会影响展现得淋漓尽致。

1. 结构与文学特色
意象丰富:将酒比作“液体之火”,通过“若梦若醒”“天地颠倒”等意象,描绘酒的迷醉与力量。
历史与文化的交织:引用刘伶、李白、武松、宋江等历史人物和典故,展现酒在文学、政治、民俗中的作用,如“鸿门宴”“清明杏花雨”等。
辩证视角:既歌颂酒成就英雄豪杰、催生艺术灵感(如“催诗情万丈,壮文人斗胆”),也批判其导致误事、疾病与悲剧(如“造就肝癌,魂归天堂”)。
社会普适性:强调酒跨越阶级与场景,从“朱门豪宅”到“农家粗碗”,融入人生百态(如“洞房花烛”“金榜题名”)。
2. 网络反响与争议
该作文因“通篇无酒字”的创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走红,被赞为“出神入化”。其真实性存在争议:2018年官方公布的全国及地方卷作文题中均未出现《酒》的题目,可能属于地方特例或网络误传。
二、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8年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分为全国卷(Ⅰ、Ⅱ、Ⅲ)和地方卷(北京、上海、天津等),主题紧扣时代精神与社会议题。
1. 全国卷
全国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等10省):
以“世纪宝宝中国梦”为主题,要求考生以书信形式写给2035年的18岁青年,结合中国2000年后的发展成就(如“天宫一号”“精准扶贫”),探讨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的关联。
全国Ⅱ卷(适用地区:内蒙古、辽宁等12省):
围绕“战机防护”的统计学问题展开,强调逆向思维与数据盲区的重要性,启发对“幸存者偏差”的思考。
全国Ⅲ卷(适用地区:广西、四川等5省):
以深圳、浙江、雄安的三条标语(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材料,要求分析不同时代的价值观与发展理念。
2. 地方卷
北京卷:
议论文“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记叙文“绿水青山图”,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
上海卷:探讨“被需要”的心态,分析个人价值与社会认同的关系。
天津卷:以“器”为题,从器物、器量、国之重器等角度展开联想,强调包容与创新。
浙江卷:结合“浙江精神”(如“干在实处、勇立潮头”),思考地域文化与个人发展的联系。
三、总结
满分作文《酒》:虽未见于官方题目列表,但其文学价值与传播热度反映了公众对高考作文创新性与文化深度的期待。
作文命题趋势:2018年题目注重时代性、思辨性与价值观引导,如全国Ⅰ卷的“家国情怀”与全国Ⅱ卷的“科学思维”,体现了高考对核心素养的考察。
如需进一步了解《酒》的原文或其他作文题目细节,可参考知乎、搜狐等平台的详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