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生动描绘了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奇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与艺术表现力。以下从诗歌内容、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方面综合分析:
诗歌原文及翻译
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翻滚的乌云如泼洒的墨汁尚未完全遮蔽山峦,
骤降的雨点似跳动的珍珠杂乱地打落船中。
忽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散乌云骤雨,
望湖楼下的湖水清澈如镜,倒映着碧空如洗的蓝天。
(译文参考自网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苏轼时任杭州通判。当时他因与王安石变法政见不合,自请外调杭州,寄情山水以疏解政治苦闷。在游览西湖时,恰逢一场骤雨,酒醉兴浓之际挥笔写下这组五首绝句中的第一首(其他四首内容见网页)。诗中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暗含对人生际遇的豁达态度。
艺术特色与赏析
1. 动态画面与色彩对比
2. 结构紧凑与节奏明快
3. 情感与哲理的融合
文学地位与影响
此诗被誉为“西湖骤雨图的绝唱”,是苏轼早期写景诗的代表作。其语言简练而意象丰富,既适合儿童诵读感受韵律美(如网页提及的教学价值),又为历代文人推崇其艺术造诣。诗中“白雨跳珠”的描写成为苏轼晚年回忆杭州时的经典意象,他在《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中感慨:“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延伸阅读
通过这首诗,苏轼不仅记录了一场自然奇观,更以诗意的笔触传递了面对人生风雨的从容与智慧,成为后世解读其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