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材料内容: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防止梯子倒下伤人,工作人员在旁写了条幅“注意安全”。几年未发生事故。一次,一位客户建议将条幅改为“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题目核心:
材料通过“注意安全”与“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的对比,引发对思维创新、社会公德、解决问题方式的思考。
审题与立意解析
1. 思维创新与解决问题
转换思路:客户建议从“被动提醒”转为“主动消除隐患”,强调治本而非治标。如将“注意安全”的抽象警示转化为具体行动指令,体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细节与行动:空泛的标语难以落实,具体措施(如横放梯子)更能保障安全,反映“行动胜于口号”的务实精神。
2. 社会公德与责任意识
换位思考:竖放梯子存在潜在风险,横放则彻底消除隐患,体现对他人安全的关怀,倡导“我为人人”的社会责任感。
公共安全与个人担当:材料隐含对公共设施使用规范的反思,呼吁个体在行为中考虑公共利益。
3. 文化反思与历史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求异思维”的缺失:如材料中客户突破惯性思维的行为,与历史上儒家“统一思想”形成对比,呼吁多元思维的价值。
优秀范文示例
标题:《寻找遗失的求异思维》
核心论点:
通过梯子条幅的改动,引出对求异思维的呼唤。
举例日本柯达公司用盲人优化暗室效率,说明创新思维的实际价值。
反思中国历史(如“独尊儒术”)对多元思维的压制,强调现代社会中求异思维的重要性。
点评:
文章以材料为引,结合历史与现实案例,逻辑清晰,批判性与建设性并存,展现了深刻的文化洞察力。

命题特点与评价
开放性与思辨性:题目不设单一答案,鼓励考生从多角度切入,如安全管理、思维创新、道德责任等。
时代意义:呼应社会对公共安全、责任意识的关注,同时契合教育改革中“培养创新思维”的目标。
写作难点:部分考生因审题偏差,易泛泛而谈“安全”或“细节”,忽略核心对比与深层寓意。
总结
2012年安徽高考作文以“梯子横放”为切入点,要求考生在具体现象中提炼普遍哲理,兼具现实意义与思辨深度。优秀作文需兼顾材料分析、逻辑论证与文化反思,体现对思维创新与社会责任的综合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