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故事_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admin52025-03-29 15:53:18

《孔融让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德教育故事,其原文记载主要见于《世说新语笺疏》和《后汉书·孔融传》的注释中。以下是故事的原文及白话译文整理:

古文原文

1. 《世说新语笺疏》引《融家传》记载

>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出自《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

2. 《续汉书》版本

> 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白话译文

中国古代故事_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孔融四岁时,与兄长们一起吃梨,他总是主动拿最小的梨。长辈问他原因,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族人们因此对他的早慧与谦让感到惊奇。

补充版本与细节

另有版本提到故事发生在孔融祖父六十寿诞时,宾客盈门,母亲让他分梨,孔融按长幼顺序分发,自己留下最小的。父亲问其缘由,他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

背景与出处

中国古代故事_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 历史背景:孔融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孔子二十世孙,四岁时因让梨之举成为道德典范,后被写入《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
  • 故事寓意:强调谦让美德,但也引发过争议,如西方文化中的“另类解读”认为分配方式本身存在不公。
  • 发生地点:据碑文考证,故事可能发生在孔宙任元城令(今河北大名县)期间。
  • 文学与教育影响

  • 《三字经》:以“融四岁,能让梨”将其列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典范。
  • 现代应用:故事被编入小学教材,并衍生教案,通过分梨情景模拟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 文化符号:2007年中国发行《孔融让梨》特种邮票,弘扬传统美德。
  • 如需更详细的古文注解或不同版本对比,可参考《世说新语》《后汉书》及《融家传》等原始文献。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