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能干的小手》教案_小手本领大教案

admin142025-03-29 15:53:18

以下是针对中班幼儿设计的《能干的小手》综合教案,结合健康、社会、语言等多个领域目标,涵盖活动目标、准备、过程及延伸环节,参考多篇优质教学资源整理而成:

中班综合活动教案:能干的小手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认识手的基本结构(手心、手背、五指名称),了解手的功能多样性。

2.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如夹豆子、整理物品等),体验小手的本领,增强自理能力。

3. 情感目标:萌发自我服务意识,愿意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体会劳动的成就感。

4. 社会目标:了解成人手的本领(如厨师、警察等),感知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

  • 操作材料:筷子、珠子、积木、彩纸、剪刀、修补工具等。
  • 图片/PPT:手指名称图、成人用手工作的场景(厨师、医生、艺术家等)。
  • 音乐:《小手拍拍》《我有一双小小手》。
  • 情境道具:“邋遢大王的房间”(凌乱的玩具、图书、衣物)。
  •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简单自我服务经验(如穿脱衣物、整理玩具)。

    活动过程

    一、趣味导入:小手变变变(5分钟)

    1. 手指游戏

  • 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五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变毛毛虫,两根手指变小白兔……”通过拟人化动作激发兴趣。
  • 提问:“刚才我们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变出了小动物?”引出主题“小手”。
  • 2. 谜语互动

  • 谜面:“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劳动不说话。”(谜底:手)
  •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和谜语调动积极性,自然过渡到主题。

    二、观察探索:认识小手的结构(10分钟)

    1. 观察讨论

  • 幼儿伸出双手,观察并描述:“手上有什么?”(手指、手心、手背、指甲等)。
  • 图片辅助:出示手指名称图,学习“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 2. 巩固游戏

  • 戴指偶:教师说出手指名称,幼儿将指偶戴在对应手指上。
  • 手指点名:教师随机指某手指,幼儿快速说出名称。
  •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观察和游戏强化对手部结构的认知。

    三、实践体验:小手本领大(15分钟)

    1. 情境任务

  • 整理“邋遢大王的房间”:分组合作整理图书、玩具、衣物,体验小手能做家务。
  • 操作挑战
  • 夹豆子(筷子操作)、剪纸(安全剪刀)、搭积木(精细动作)。
  • 提问:“你用了哪些手指完成任务?小手还能做什么?”
  • 2. 分享交流

  • 幼儿展示成果(如修补的图书、搭建的积木),分享操作感受。
  • 延伸讨论:“爸爸妈妈的手会做什么?”结合成人工作图片(厨师做饭、警察指挥交通),感知手的广泛用途。
  •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和情境任务,让幼儿直观感受小手的能干,培养合作意识。

    四、保护小手:健康小课堂(8分钟)

    1. 讨论与总结

  • 提问:“如果没有手会怎样?怎样保护小手?”
  • 归纳方法:勤洗手、不玩尖锐物品、冬天戴手套、勤剪指甲等。
  • 2. 儿歌巩固

  • 学唱《洗手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一搓……”强化卫生习惯。
  •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经验,渗透安全教育。

    五、延伸活动(2分钟)

    1. 家庭任务:与家长共同制作手工作品(如光盘贴画),带回班级展览。

    中班《能干的小手》教案_小手本领大教案

    2. 户外游戏:玩“手影戏”,探索光影下小手的创意变化。

    教学反思

    1. 亮点:多领域融合(健康、社会、艺术),通过游戏化操作激发幼儿主动性。

    2. 改进点:可增加“手语互动”环节,引导幼儿关爱特殊群体(如聋哑人)。

    配套资源建议

  • PPT课件:包含手指结构图、成人劳动场景、保护方法动画。
  • 区域活动:益智区投放筷子夹物、美工区设计手指印画。
  • 此教案综合多篇优质资源,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性,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时长与材料选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