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人团圆》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傍晚,妈妈在阳台摆满了月饼、柚子和桂花茶,我和妹妹争着给月亮“献供品”。夜幕降临时,月亮像害羞的姑娘躲在云后,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听爸爸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突然,妹妹大喊:“月亮出来了!”只见银盘般的圆月高悬天际,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给院子里的桂花树披上一层轻纱。
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豆沙馅的甜香在舌尖化开。爷爷指着月亮说:“瞧,那黑影是嫦娥的广寒宫,玉兔还在捣药呢!”我望着月亮,想起在外地工作的叔叔,妈妈说:“虽然不能团聚,但‘千里共婵娟’,我们的心在一起。”
夜深了,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月光下的笑声飘向远方。这个中秋,我懂得了团圆不仅是相聚,更是心底的牵挂与祝福。
《中秋夜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秋夜,我们一家登上天台赏月。爸爸支起望远镜,月亮上的环形山清晰可见,妹妹兴奋地说要摘星星送给老师。妈妈端出亲手做的冰皮月饼,咬一口,奶黄流心暖暖的,连月亮都仿佛变得更甜了。
忽然下起细雨,月亮躲进云层。我有些失望,奶奶却笑着说:“古人说‘月有阴晴圆缺’,下雨也是好兆头。”果然,雨停后月亮更亮了,像被洗过的玉盘。我们玩起诗词接龙,从“海上生明月”背到“明月几时有”,连楼下邻居也加入我们的笑声中。
回家的路上,爸爸指着月亮说:“它看着地球46亿年了,见证过无数团圆。”我握紧家人的手,觉得月光从未如此温柔。
写作小贴士:
1. 情感真挚:可结合家庭互动细节(如做月饼、猜灯谜)体现温情。
2. 引用诗词:用“但愿人长久”“露从今夜白”等诗句增添文采。
3. 虚实结合:将传说(嫦娥、玉兔)与现实场景(赏月、聚餐)交织。
更多范文可参考网页中节日习俗与童趣结合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