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中秋节的经典古诗精选,涵盖不同朝代诗人的名作,既有对团圆之乐的描绘,也饱含思乡怀人的深情:
一、 最富哲思的千古绝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苏轼将人生哲理融入中秋月色,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道尽世事无常,最终以“千里共婵娟”传递超越时空的团圆祝愿。此词被誉为中秋词的巅峰之作。
二、 雄浑阔大的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赏析:张九龄被贬时所作,开篇“海上生明月”气象宏大,“天涯共此时”则跨越空间,成为中秋思念的经典意象,情感真挚而意境苍茫。
三、 寂寥清冷的秋夜之思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以“地白”“冷露”渲染月夜清寒,末句“秋思落谁家”含蓄深沉,将个人情感升华为普世的怅惘。
四、 边塞与家国交织的深情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赏析:借长安月夜捣衣的场景,暗写征人妻子对边疆丈夫的思念,展现战争背景下的中秋别离。
五、 物是人非的漂泊之叹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赏析:通过今昔对比,抒发贬谪后的孤寂,以“西北望乡”直击游子思归的痛楚。
六、 奇幻瑰丽的科学遐想
《木兰花慢》
宋·辛弃疾
>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赏析:以《天问》体追问月亮运行规律,暗含对宇宙的探索,被誉为“最具科学幻想的中秋词”。
七、 壮美澄澈的湖月之境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赏析:描绘洞庭湖中秋月色,以“万象为宾客”展现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八、 凄婉缠绵的忆旧之作
《绮怀》
清·黄景仁
> 几回花下坐,银汉红墙入望遥。
>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赏析:回忆年少时与恋人的中秋往事,以“星辰非昨夜”喻物是人非,哀婉动人。
九、 明快闲适的玩月之趣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赏析:将桂花飘落想象为嫦娥馈赠,语言清新,流露中进士后的志得意满。
十、 豁达从容的雨夜抒怀
《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辛弃疾
>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 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赏析:虽无月可赏,仍以“杯且从容”化解遗憾,展现豪放词人的洒脱。
其他名句补充: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首诗的创作背景或完整赏析,可参考来源网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