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组织领导与责任落实
1. 建立专班机制
成立民生工程领导小组,明确干部包抓责任制,将任务分解到人,形成“一把手”总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村干部协同推进的格局。例如,通过领导包村、干部联户,确保项目落地(如福建南平“六要”群众工作法中的党组织引领)。
2. 细化目标责任
制定年度办实事计划,将任务量化为具体指标(如修路里程、改厕数量等),并纳入绩效考核,定期通报进展。如江北区通过目标管理考核和群众满意度评估,确保服务实效。
二、聚焦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
1.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2. 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
开展垃圾集中处理、沟渠清淤、绿化亮化等行动。如福建南平通过“三区同建”(产业园区、农村社区、生态功能区),推动农村环境“绿美亮净”。
三、创新工作方法与服务机制
1. 民主协商与群众参与
2. 便民服务网络建设
四、推动产业发展与增收致富
1. 产业联农带农
发展特色农业(如有机蔬菜、食用菌产业园),通过“订单+分红”“土地入股”等模式带动村民增收。如农业农村部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民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
2. 技能培训与就业帮扶
组织农民工技能培训,联系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如某镇为残疾人举办专场招聘会,新增就业260人。
五、强化监督与长效管理
1. 资金与项目管理
统筹财政资金、社会捐赠等资源,确保工程可持续。如某乡通过“三资”监管制度规范资金使用。
2. 动态考核与整改
定期开展“回头看”,防止工程烂尾或问题反弹。如某镇对已完成的环境整治示范村进行复查,确保成效。
案例启示与创新亮点
总结与建议
农村干部办实事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资源、创新机制,同时注重村民参与和监督。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数字化治理、产业融合等新路径,形成“办实事—促发展—保长效”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