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题与立意
“五水共治”的核心是水资源的保护与综合治理,作文可从以下角度切入:
环境变迁对比:通过描述家乡河流从清澈到污染再到治理后的变化,体现治水的重要性(如网页1中提到的“门前小河碧波荡漾”与后来黑臭的对比)。
个人行动:结合家庭节水实践,如淘米水再利用、雨水回收等,展现全民参与的意义(网页12提到的爷爷奶奶节水案例)。
未来警示:设想水资源枯竭后的场景,呼吁珍惜水源(如网页16中描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眼泪”的警示)。
2. 写作素材与案例
故事化视角:以“一条小鱼”的视角展开(如网页16的“我是一条快乐的小鱼”),通过生态破坏前后的对比,增强感染力。
典型事例:引用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网页31)或台州南官河治理案例(网页48),说明治水成效。
科学治理:提到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建设(如路桥区保峰桥人工湿地)等具体措施,增强论述的专业性。
3. 结构与情感升华
开头:以诗意的环境描写引入(如“门前小河碧波荡漾”)。
主体:分点论述五水(治污、防洪、排涝、保供、节水)的意义,结合数据(如浙江水资源紧缺现状)或政策(如“河长制”)。
结尾:呼吁行动,强调“保护水是每个人的责任”,引用习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五水共治之父”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提出的系统性治水工程。其核心推动者与理念奠基人可追溯至习近平同志:

政策起源: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强调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后续“五水共治”奠定基础。
理念深化: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浙江治水的指导思想,推动五水共治从环境治理向生态经济转化(如安吉余村从矿山到旅游胜地的转型案例)。
制度创新:在习近平的倡导下,浙江首创“河长制”等综合治理模式,形成主导、全民参与的治理体系。
习近平同志因其对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影响,被视为“五水共治”理念与实践的重要奠基者。
示例作文框架
标题:《守护生命之源,共筑碧水家园》
1. 引入:回忆童年清澈的小河,对比今日的污染现状。
2. 分析:列举污水偷排、浪费现象,引用浙江水资源短缺数据。
3. 行动:描述家庭节水实践(如雨水洗衣房案例),介绍“河长制”成效。

4. 升华:呼吁全民参与,以“绿水青山”理念展望未来。
通过以上框架与素材,可写出一篇兼具情感共鸣与科学深度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