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议论文范文(高考范文800字议论文)

admin72025-03-29 15:53:19

范文一:《心有笃守,与时偕行》(2019年浙江卷范文)

主题:作家与读者的关系

核心论点:创作需兼顾时代呼声与精神坚守,以文载道,以友辅仁。

开头段

米兰·昆德拉曾言:“生活是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草图。”作家创作亦是如此——既需倾听时代呼声,又须心有笃守,不为外物所役。如同匠人雕琢璞玉,作家需以笔为刃,在时代洪流中镌刻精神丰碑,既要与读者对话,亦要守护思想之纯粹。

论证段

1. 倾听时代,方显格局

青年导演郭帆的《流浪地球》之路,恰是时代与理想的交响。他蛰伏十年,从法律生跨界为科幻导演,以“流浪地球”填补中国科幻空白,既回应了科技强国的时代命题,又以东方哲思赋予硬核科技人文温度。正如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史家精神,创作者需以笔触记录时代脉搏,方能让文字成为时代的注脚。

(引用郭帆事例,结合历史人物升华)

2. 坚守本心,方成高格

林清玄在微博中写道:“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作家若一味迎合市场,则文字沦为媚俗工具;若闭门造车,则思想困于孤岛。路遥以《平凡的世界》展现黄土高原的坚韧,用朴实话语传递奋斗信念,既不谄媚读者,亦未疏离现实,终成跨越时代的经典。这种“以文会友”的智慧,正是对“博爱谓之仁”的践行。

(对比论证,引用路遥与林清玄)

3. 以友辅仁,方得共鸣

屈原的汨罗绝唱传递家国之爱,杜甫的“大庇寒士”书写忧民之思。真正的创作应如孔子所言“以友辅仁”,在平等对话中唤醒人性共鸣。王启民以“钉钉子精神”攻克油田难题,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其事迹启示青年:唯有将“小我”汇入“大我”,文字方能承载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结合历史与现实案例,深化主题)

结尾段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从《诗经》的民间采风到鲁迅的“呐喊”,文字始终是时代精神的火炬。新时代创作者当以笃守为锚,以时代为帆,让作品既成沟通心灵的桥梁,亦为照亮前路的灯塔。

范文二:《深潜自砥砺,蓄力攀高峰》

主题:沉潜与成功的关系

优秀议论文范文(高考范文800字议论文)

核心论点:成功需厚积薄发,以沉潜之心深耕领域。

开头段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潜于渚,或藏于渊。”蛟龙号深潜器突破万米海沟,背后是科研团队数十载的无声坚守;屠呦呦萃取青蒿素,源自古籍千次的反复推敲。历史证明:真正的飞跃,必以沉潜为阶;璀璨的绽放,必经寂寞耕耘。

论证段

1. 沉潜是穿透表象的智慧

尼采告诫世人:“深潜者需警惕与沉默。”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千年不褪色,因画工以矿物颜料层层敷染;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红楼一梦。浮躁时代,青年尤需学习钱锺书“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定力,在专业领域向下扎根。

(历史文化与名人事例结合)

2. 沉潜是超越自我的勇气

徐立平雕刻,三十年如一日在堆中“走钢丝”;樊锦诗扎根大漠,从青丝到白发守护敦煌。他们的选择印证:伟大从不诞生于捷径,而源于对初心的孤勇坚守。恰如《劝学》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工匠精神与经典名句呼应)

3. 沉潜是面向未来的担当

北斗团队二十年磨一剑,终以55颗卫星织就“中国天网”;华为海思备胎芯片一夜转正,源自数千工程师的未雨绸缪。这些“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故事启示青年:沉潜不是消极等待,而是为民族崛起积蓄力量的主动作为。

(科技案例凸显时代精神)

结尾段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在这个崇尚速成的时代,青年当以深潜对抗浮躁,用坚守回应喧嚣。唯有如此,方能在岁月长河中写下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写作启示

1. 结构清晰:总分总框架,论点层层递进,每段首句明确分论点。

2. 论据多元:融合历史典故、名人名言、科技案例、文化现象,增强说服力。

3. 语言锤炼:善用比喻(如“文字为火炬”)、对仗(如“以笃守为锚,以时代为帆”),提升文采。

4. 思想深度:从个体成长上升到家国情怀,呼应高考作文“立德树人”导向。

更多范文可参考历年高考满分作文集,建议结合具体考题灵活化用素材与结构。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