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末试卷结构与典型题型
1. 基础知识与积累
看拼音写词语:如“nuó yí(挪移)”“zhàn fàng(绽放)”等(网页10)。
词语辨析与填空:例如补充成语“万象更新”“截然不同”,并选择恰当词语填空(网页10)。
句子改写与病句修改:如缩句“桑娜补帆”,转述句“妈妈说她今晚加班”,以及修改重复类语病(网页10)。
2. 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常考《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段落,要求分析事例与观点的关系(网页65)。
课外阅读:如《种一片树叶》《认牙》等,考查对人物心理、中心思想的理解(网页10、39)。
3. 写作与表达

话题作文:围绕“难忘的记忆”“成长中的温暖”等主题展开(网页10)。
仿写与观点论证:例如用具体事例说明“有志者事竟成”(网页65)。
4. 综合运用
名著与拓展阅读:涉及《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等书籍的阅读理解(网页39)。
二、“两导两练”重点内容
“两导两练”通常包含知识导学与能力训练,以下为典型练习内容:
1. 字词与句子训练
多音字组词:如“吭(kēng/háng)”“调(diào/tiáo)”(网页23)。
修辞手法分析:例如拟人句“沙尘暴撕扯黑暗”,比喻句“衣服像抽象画”(网页23)。
2. 阅读理解专项
课内重点篇目:如《和田的维吾尔人》中分析民族风俗与人物性格(网页23)。
主题提炼:如《最后四根棒冰》通过事件感悟“平凡中的善良”(网页23)。
3. 写作与表达提升
仿写与话题拓展:如“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议论文写作训练(网页65)。
三、备考建议
1. 基础知识强化:重点复习拼音、成语、病句修改及课文背诵(如《竹石》默写)(网页10、39)。
2. 阅读答题技巧:关注“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关键词在议论文中的作用(网页65)。
3. 作文素材积累:结合生活实例,准备“成长类”“传统文化类”话题素材(网页10、39)。
资源获取
1. 期末试卷示例:可参考网页10的完整试卷(含答案),或网页39的北京市丰台区模拟卷。
2. 两导两练资料:网页23、32提供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适合查漏补缺。
如需完整试卷或练习册,可访问以下来源:
教习网:六年级下册期末卷合集(网页1)
希望出版社:两导两练高效学案参考答案(网页32)
若有具体题目需求,可进一步提供题号或内容,便于针对性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