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物的500字优秀作文—写五年级下册古诗的500字优秀作文

admin122025-03-29 15:53:19

夏日的午后,阳光像碎金般洒在安仁的小河上。我坐在船头读《舟过安仁》,读到“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时,不禁想起去年暑假在江南水乡偶遇的两个渔家孩子。他们的身影,仿佛从诗句中跃出,成了我记忆里最鲜活的人物。

那日,我随父母泛舟游湖,远远望见一叶扁舟上坐着两个男孩。一个穿靛蓝短衫,赤着脚踩在船头;另一个扎着红头绳,正踮脚收竹篙。两人约莫八九岁年纪,皮肤晒得黝黑,眉眼却亮如星辰。他们的小船没有桨,却像一片柳叶般轻盈地滑过水面。我正疑惑时,忽见穿蓝衫的孩子“唰”地撑开油纸伞,对着风的方向高高举起。风灌满伞面,船竟真的向前疾驰而去!

“阿弟,再往左些!”红头绳男孩咯咯笑着调整伞的角度。他们的对话随风飘来:“先生教的‘借风使船’,可算用上啦!”“等卖了这筐莲蓬,咱也买只风筝……”阳光在他们汗津津的额头上跳跃,河水倒映着伞面上褪色的鲤鱼纹样,仿佛整条河都跟着欢腾起来。

那一刻,我忽然懂了杨万里笔下“张伞借风”的深意。这两个孩子并非顽皮嬉闹,而是将课堂里的智慧化作了生活的巧思。他们让我想起课文《两小儿辩日》中的孩童——用天真包裹着敏锐的观察力,以稚拙演绎着朴素的智慧。正如《水孩子》中汤姆在仙女的引导下成长,古诗里的孩子也用童真点亮了千年后的课堂。

写人物的500字优秀作文—写五年级下册古诗的500字优秀作文

归程时,我望着粼粼波光,忍不住默念起诗句。原来古诗中的人物从不遥远:他们或许是溪头剥莲蓬的稚子,是牧笛声里的蓑衣少年,更是每个时代用好奇心探索世界的孩子。而我们要做的,便是像他们一样,在生活的细节里发现诗意的灵光。

教师评语

小作者巧妙地将古诗场景与现实经历结合,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如“踮脚收竹篙”“汗津津的额头”)和生动的环境渲染(如“阳光碎金”“褪色鲤鱼纹”),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结尾升华主题,呼应了语文课标中“思维发展与审美鉴赏”的双重要求,体现了从古诗中汲取智慧的学习深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