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主要分为基础教育与党员干部教育两大体系:
1. 基础教育领域
覆盖模式:
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形成了三种覆盖模式: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为教学点配备电视机、DVD和成套教学光盘,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尤其用于英语、音乐等学科教学。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每周推送优质资源,包括视频课程、教学素材等,覆盖小学和初中多学科。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为农村初中提供信息技术课程,推动计算机普及率显著提升(2002年至2006年,农村初中计算机拥有率从每49人一台提高至每19人一台)。
资源内容:
涵盖小学至初中全学科,包括小班教学光盘、名师示范课、实验素材等,累计提供412时多媒体资源和2099小时视频资源。
投入与成效:
截至2007年,中央和地方累计投入111亿元,覆盖中西部所有农村中小学,1亿多学生受益。
2. 党员干部教育领域
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
平台架构:依托卫星网(亚太六号卫星)和互联网“双网并播”,覆盖全国70万个终端站点,提供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农业技术等11大类资源。
学用机制:每月组织集中学习不少于1次,全年累计48小时,结合实践基地和技术支持促进学用转化。
地方实践:如江苏省通过“江苏先锋网”实现党建资源在线共享,安徽省宁国市结合乡镇党校和远教站点开展技能培训与基层治理教育。
二、全国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的核心功能
该网络是党中央推动农村党建信息化的重要平台,主要特点包括:
1. 资源整合:
整合中央党校、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资源,覆盖党建、农业技术、基层治理等领域,支持视频、课件、图文等多种形式。
2. 技术支持:
依托卫星、电信宽带和有线电视网络,确保偏远地区覆盖;提供在线学习、咨询答疑和个性化点播服务。
3. 服务延伸:
除党员教育外,部分资源向农民开放,助力农业技术推广与乡村振兴(如“田间示范秀”电视栏目)。
三、挑战与改进方向

1. 现存问题:
部分地区存在资源利用率低、教师技术能力不足、设备维护困难等问题,部分农村教师仍依赖传统教学模式。
2. 解决措施:
培训与激励:通过“培训—操作—再培训”循环提升教师技能,结合示范课推广典型经验。
资源适配:开发与教材同步的本地化资源,增加实用技术内容(如病虫害防治、电商技能)。
机制创新:探索“党员+农户”结对帮扶模式,将远程教育与乡村振兴项目结合。
四、总结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体系通过基础教育与党员教育双轨并行,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资源适配性、提升技术普及率,并通过政策激励促进长效应用。如需获取更多资源,可访问:
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员网相关频道);
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www..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