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例子

admin72025-03-29 15:53:20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以下结合不同学科和策略,列举一些典型的问题情境案例,并分析其设计逻辑:

一、数学学科

1. 打破认知平衡:小括号的引入

  • 情境设计:在解决“29人乘船,每船限乘9人,需几条船?”时,学生列式“29+25÷9”,但原有运算顺序导致结果错误。教师通过对比实际需求(先算总人数)与运算规则冲突,引出小括号的符号统一作用。
  • 效果:通过认知矛盾引发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索符号的意义。
  • 2. 生活化情境: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 情境设计:教师提问:“如何包装一个长30cm、宽20cm、高10cm的礼盒?需要多少包装纸?”学生需结合长方体表面积公式,分析不同包装方式(如重叠部分)的影响。
  • 效果:将抽象公式转化为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 3. 游戏化探究:倍数概念

  • 情境设计:对比“2个萝卜与不同数量胡萝卜”的排列(如2 vs 4、2 vs 6),引导学生发现“胡萝卜数量是萝卜的几倍”,通过直观对比理解倍数本质。
  • 效果:利用视觉化材料降低抽象概念难度。
  • 二、语文学科

    1. 艺术情境:生命价值的感悟

  • 情境设计:在《斑羚飞渡》教学中,教师配乐朗诵生命主题诗歌,引导学生思考斑羚牺牲的意义,再结合文本分析生命价值观。
  • 效果:通过情感共鸣深化文本理解。
  • 2. 角色扮演:文学人物分析

  • 情境设计:学习《守株待兔》时,教师扮演农夫,让学生“劝说”其放弃等待,通过互动探讨寓言寓意。
  • 效果:动态表演增强参与感,促进批判性思维。
  • 三、物理学科

    1. 实验探究:重力与运动规律

  • 情境设计:通过“苹果落地”实验,观察不同质量物体的自由落体速度,引发对重力作用的思考,再结合牛顿定律分析。
  • 效果:从现象到理论,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 2. 真实情境应用:牛顿定律复习

  • 情境设计:结合电梯超重/失重现象,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引导学生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 效果: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知识迁移。
  • 四、综合实践

    1. 环保调查:跨学科问题解决

    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例子

  • 情境设计:组织学生调查社区污染问题,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如垃圾分类或污水处理方案。
  • 效果: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综合实践能力。
  • 2. 历史事件分析:二战原因探究

  • 情境设计:提供经济大萧条、国际关系等背景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二战爆发的多重原因”,形成多角度分析报告。
  • 效果:锻炼逻辑推理与协作能力。
  • 五、化学学科

    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例子

    1. 实验问题:催化剂的作用

  • 情境设计:比喻“坐船过河”解释催化剂如何改变反应路径,对比有/无催化剂时的反应速率,引导学生理解其本质。
  • 效果:化抽象为具象,降低理解难度。
  • 设计策略总结

    1. 贴近生活:如数学中的包装问题、物理中的电梯现象。

    2. 引发冲突:如运算规则与实际需求的矛盾。

    3. 多感官参与:音乐、表演、实验等增强体验。

    4. 学科融合:如环保项目整合地理、化学、数学知识。

    这些案例通过多样化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体现了“问题驱动学习”的核心,符合新课标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