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 7—9年级教案初中美术

admin62025-03-29 15:53:20

以下是针对初中7—9年级美术课程的精选教案设计,涵盖不同主题和教学方向,结合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思路:

七年级教案示例

主题:《在校园中健康成长》(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人体比例(立七坐五盘三半)及动态线、重心线的观察方法,能用速写表现校园人物动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动作、测量比例、绘制动态线等实践活动,培养观察与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感受校园生活的活力,体会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人体比例与动态特征的捕捉。

教学难点:动态线、重心线的准确表达。

教学过程

1. 导入:展示运动会照片,引导学生模仿动作,激发兴趣。

2. 探究:分发人物照片,测量不同姿态的头身比例,总结口诀“立七坐五盘三半”。

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用动态线和重心线简化复杂动作(如跑步、投掷)。

初中美术课 7—9年级教案初中美术

4. 实践:学生分组写生,绘制站、坐、蹲等动态速写,强调线条的流畅性。

5. 评价:作品展示,互评动态表现的准确性,教师总结共性问题。

引用参考:(网页36-校园动态速写设计)

八年级教案示例

主题:《触摸美丽》(设计·应用领域)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不同材质(如麻绳、布料、竹片)的质感与审美特征,学会用材质置换法创作装饰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触摸、撕扯、拼贴等体验活动,探索材质的艺术表现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发现生活之美的意识,体会材质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材质的形式语言与置换设计。

初中美术课 7—9年级教案初中美术

教学难点:材质与主题的和谐搭配。

教学过程

1. 导入:对比传统国画与材质装饰画《猫头鹰》,引发对材质的关注。

2. 探究:学生分组触摸不同材料,讨论其质感(粗糙/光滑、柔软/坚硬)。

3. 创意实践:以“自然”为主题,用麻绳、树叶等材料替换绘画中的传统元素。

4. 展示:举办小型材质艺术展,学生解说设计理念,评选“最佳创意奖”。

引用参考:(网页19-材质装饰画设计)

九年级教案示例

主题:《编结艺术》(设计·应用领域)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结、双联结等基本编法,完成一个寓意吉祥的中国结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课学习、教师示范、小组合作,提升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感受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结的编结技法与文化寓意。

教学难点:编结步骤的精准性与美观度。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展示实物中国结,引导学生联想其象征意义(如同心结寓意团结)。

2. 技法学习:播放编结微课,分步演示平结制作,强调“压、穿、拉”技巧。

3. 实践任务:学生为特定对象(如家人、朋友)设计中国结,融入个性化装饰(如串珠、流苏)。

4. 拓展:结合现代生活场景(如节日装饰、服饰搭配),讨论编结艺术的创新应用。

引用参考:(网页9-编结艺术教案)

跨年级通用教案

主题:《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欣赏·评述领域)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分析非洲木雕、印度细密画等作品的风格特点与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讨论、角色扮演(如“小策展人”)深化多元文化理解。

3. 情感态度:尊重艺术多样性,培养全球化视野。

教学亮点

  • 案例对比:非洲面具的抽象造型 vs. 中国京剧脸谱的程式化特征。
  • 创意活动:设计“亚非拉艺术展”海报,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视觉语言。
  • 引用参考:(网页29-亚非拉美术作品赏析)

    教案设计要点总结

    1. 核心素养导向

  • 注重“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文化理解”等素养的渗透,如通过材质创作培养创新意识。
  • 2. 教学方法多样化

  • 融合实物导入、微课演示、小组合作等策略,提升课堂参与度。
  • 3. 评价机制创新

  • 采用投票评选、档案袋记录等方式,关注过程性评价。
  • 更多完整教案资源可参考人教版、浙美版等教材配套课件(如视频、PPT),或结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