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综合多份参考资料整理的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核心内容,涵盖日常管理、区域划分、奖惩机制等关键环节,供参考:
一、管理目的与适用范围
1. 目的

营造整洁、舒适、文明的工作环境,提升企业形象,培养员工集体意识,保障员工健康。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办公区域(包括个人工位、公共区域、会议室、卫生间等)及全体员工、外来人员。
二、区域划分与责任归属
1. 公共区域
范围:走廊、楼梯、会议室、卫生间、饮水机、绿植区等。
责任:由保洁员或轮值部门负责日常清洁,每日至少清扫一次,重点区域(如垃圾桶、卫生间)需多次检查维护。
2. 个人区域
范围:个人办公桌、文件柜、设备(电脑、打印机等)。
责任:员工自行维护,每日下班前整理,文件、工具归位,垃圾及时清理。
3. 领导办公室
由指定人员或行政部负责专项清洁,每周至少一次深度清洁(包括家具底部、设备除尘等)。
三、具体卫生管理要求
1. 公共区域标准
地面无污渍、积水、纸屑;门窗、玻璃洁净无尘;绿植定期养护,无枯叶。
卫生间做到无异味、垃圾篓每日清理,洗手台无积水。
2. 办公用品规范
桌面仅摆放必需物品,文件分类存放;电脑、键盘保持清洁,下班后关闭电源。
设备线缆需规范整理,禁止乱拉临时线。
3. 个人卫生要求
禁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吸烟需至指定区域;下班前整理工位,关闭门窗电源。
四、日常清扫与检查机制
1. 清扫安排
每日:上班前完成工位整理,公共区域由保洁员定时清洁。
每周:周五下午组织全面检查,法定节假日前一天进行大扫除。
2. 检查与奖惩
检查方式:定期(每周)与不定期抽查结合,由行政部或跨部门小组执行。
考核标准:
优秀:通报表扬或绩效加分;
不合格:首次警告,二次通报批评,三次扣除绩效分或罚款(如扣5-10分/次)。
五、特殊场景管理
1. 会议室使用
会后需归位桌椅、清理垃圾、关闭设备电源,使用部门负责监督。
2. 食堂卫生
食材分类存放,餐具每日消毒,操作间每周深度清洁。
六、附则
1. 制度由行政部解释修订,新员工入职时需培训相关内容。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规定冲突时以本制度为准。
引用来源:以上内容综合参考了网页1、18、38、47、56等资料,具体细节可查阅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