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忘水不忘挖井人教案教学设计

admin82025-03-29 15:53:20

以下是《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案设计及教学思路整理,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及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模块,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认识“忘、挖、井、席、革、命”等12-13个生字,会写“井、乡、吃、主”等6-7个生字,掌握“心字底”“广字头”等偏旁(如“忘”“席”)。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朗读能力。
  • 结合图片、故事拓展,理解毛主席与乡亲们的情感联系。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培养感恩意识。
  • 二、教学重难点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忘水不忘挖井人教案教学设计

  • 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怀念之情。
  •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饮水思源”的深层含义,体会毛主席与人民的鱼水之情。
  •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识字学词

    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 活动: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或展示毛主席画像,提问:“你认识这位领袖吗?他有哪些故事?”引导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毛主席事迹。
  • 揭题: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忘、挖、井”,提问:“挖井人是谁?谁不忘挖井人?”引发思考。
  •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注自然段,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小组合作:组长组织组员互查生字读音,重点指导易错字(如“革、解、刻”)。
  • 3. 集中识字,趣味巩固

  • 字理识字:象形字“井”展示演变过程;形声字“忘、念、想”通过“心字底”归类记忆。
  • 游戏巩固
  • 火眼金睛:找出课文中带有“心字底”的字并组词。
  • 生字对对碰:用卡片配对生字与拼音,如“战士—zhàn shì”。
  • 4. 指导书写

  • 重点字:“井、乡、吃”,观察结构,强调“井”的横平竖直,“乡”的撇画穿插。
  • 示范与练习:教师范写,学生临摹后互评。
  • 第二课时:品读感悟,深化主题

    1. 复习导入

  • 生字挑战:听写词语“挖井、革命、想念”,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 2. 精读课文,理解情感

  • 第一自然段:提问“毛主席在沙洲坝做了什么?”结合地图或课件展示瑞金位置,理解故事背景。
  • 第二自然段:聚焦关键词“很远”,提问:“乡亲们吃水有多难?毛主席如何解决?”通过角色扮演(乡亲挑水、毛主席指挥挖井)体会“带领、挖井”的艰辛。
  • 第三自然段:朗读石碑内容,提问:“乡亲们为什么立碑?‘时刻想念’表达了什么情感?”引导学生感悟感恩之情。
  • 3. 拓展讨论,升华主题

  • 联系生活:讨论“生活中哪些人像‘挖井人’?我们应该如何感恩?”(如父母、老师)。
  • 延伸阅读:分享毛主席的其他故事(如《朱德的扁担》),或观看《开国大典》片段,深化对伟人精神的认知。
  • 4. 朗读展示,情感表达

  • 分角色读:女生读乡亲的困难,男生读毛主席的行动,齐读石碑内容,读出崇敬之情。
  • 四、作业设计

    1. 基础作业:抄写生字并组词,用“想念、带领”造句。

    2. 实践作业:收集革命先辈的故事,在班级开展“感恩故事会”。

    3. 创意作业:画一幅“井与石碑”的图画,并写下对毛主席的感谢语。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忘水不忘挖井人教案教学设计

    五、教学资源

  • 多媒体辅助:毛主席画像、沙洲坝井的图片或视频。
  • 拓展材料:《东方红》歌曲、革命故事绘本。
  • 引用说明

    本教案综合了多篇教学设计,重点参考了网页1、11、16、25、28、48中的教学目标、识字策略及情境创设方法,确保内容符合低年级语文教学规律,兼具知识性与思想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