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吐鲁番盆地的地理与气候特点
1. 地理位置

吐鲁番盆地位于中国新疆天山山脉东南部,是世界第二低地(最低点为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
地形为地堑盆地,四周被博格达山、觉罗塔山等环绕,形成封闭的干旱环境。
2. 气候特征
极端高温:夏季(6-8月)气温常超40℃,最高达47℃,地表温度可达75℃以上。
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仅16毫米,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被称为“火洲”和“风库”(因年均70余次风沙)。
昼夜温差大:利于瓜果糖分积累,盛产葡萄、哈密瓜等。
二、阅读理解关键问题解析
1. 说明吐鲁番盆地被称为“火洲”和“风库”的原因
火洲:夏季极端高温,地表灼热;《西游记》中的“八百里火焰山”横贯盆地,红色山石在烈日下形似燃烧的火焰。
风库:年均刮风70多次,风沙频繁,加剧干旱。
2. 火焰山命名的理由
地貌特征:山体呈殷红色,褶皱地貌远观如跳动的火苗。
气候烘托:盛夏阳光猛烈照射下,整座山似燃烧的大火,热浪灼人。
3. 吐鲁番人的智慧与改造措施
植树造林:通过种植钻天白杨、桃树、梨树等,形成遮阳蔽日的林荫路,既降温又提供解渴水果。
坎儿井工程:利用地下暗渠引水灌溉,减少蒸发,保障农业用水(维基百科补充)。
半地窖式房屋:适应极端气候,冬暖夏凉。
三、典型题目与参考答案

1. 关联词填空
夏季去吐鲁番,(如果)带鸡蛋埋沙中,(就)能吃到熟鸡蛋。
种树目的:(不仅)遮阳,(还)提供水果。
2. 词语选择
猛烈(阳光)、别致(野餐)、惊喜(行人)。
3. 事例说明气候特点
酷热:县长坐水缸办公;沙坑埋鸡蛋自熟。
多风沙:风库之称,漫天风沙频繁。
四、综合说明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严酷,但当地人通过智慧改造环境:
1. 生态修复:植树造林改善局部气候,形成绿洲。
2. 资源利用:坎儿井系统高效利用地下水,发展特色农业。
3. 文化象征:火焰山、葡萄沟等成为独特的旅游和文化遗产。
引用来源
地理与气候数据:
改造措施与智慧:
文化与旅游价值:
如需更详细题目解析,可参考原文及配套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