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托管不按合同返租是常见的投资纠纷,能否退房则需结合具体合同条款及违约情况。以下是综合分析及应对建议:
一、商铺托管不按合同返租的应对措施
1. 核查合同主体与条款

确认《商品房买卖合同》与《托管/返租合同》是否为同一主体签订。通常开发商(A公司)负责卖房,而返租义务由关联的商管公司(B公司)承担,两者责任分离。若合同未明确开发商连带责任,则需单独起诉商管公司违约。
检查合同中返租的具体约定,包括租金金额、支付时间、违约责任等,明确对方违约事实。
2. 协商与催告
优先与托管方协商,要求履行返租义务,并保留书面沟通记录(如邮件、短信、录音等)作为证据。
若协商无果,可委托律师发送《催告函》或《律师函》,明确违约后果,敦促限期支付。
3. 法律诉讼
起诉对象:若托管方为独立公司,需单独起诉其违约;若合同中开发商承诺连带责任,可一并起诉开发商。
诉讼请求:可要求继续履行返租义务、支付违约金或解除托管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证据准备:需提供合同、付款凭证、返租逾期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明对方违约及损失。
二、商铺能否退房的关键条件
1. 合同解除权分析
开发商根本违约:若开发商未交房、商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或虚构产权(如虚拟商铺),可主张解除购房合同并退房。
欺诈或虚假宣传:若开发商以“高回报返租”为噱头诱导购房,且实际无法兑现,可能构成欺诈,可要求撤销合同并退房。
合同明确解除条款:部分合同约定“未按约返租可退房”,则直接依条款起诉解除。
2. 贷款问题的处理
不可擅自断供:购房贷款是业主与银行的独立合同关系,即使开发商违约,业主仍需继续还贷,否则可能被银行起诉并拍卖房产。
退房后贷款处理:若法院判决解除购房合同,可要求开发商退还房款并赔偿贷款本息,但需开发商有实际偿付能力。
三、风险提示与建议
1. 售后返租模式的高风险性
多数售后返租项目存在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商管公司跑路风险,商铺可能成为“负资产”(需持续支付物业费、贷款等)。
司法实践中,成功退房案例较少,需充分举证开发商/托管方根本违约。
2. 维权策略
集体诉讼:与其他业主联合起诉,降低诉讼成本并提高胜诉概率。
财产保全:起诉时可申请冻结开发商或托管方资产,保障执行可能性。
咨询专业律师:此类案件涉及多重法律关系,需律师协助梳理合同条款、制定诉讼策略。
总结
商铺托管不按合同返租可通过协商、诉讼追责,但能否退房需结合合同条款及违约程度。建议优先通过法律途径追讨租金,若退房诉求强烈,需重点证明开发商存在根本违约或欺诈行为,并做好长期诉讼准备。切勿擅自断供,避免征信受损。
